[发明专利]一种催化吸附协同作用进行转化Cr(VI)-固定Cr(III)的多层结构体系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36551.6 | 申请日: | 202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80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吴俊书;徐梦;王金淑;李嘉宇;杨海琪;沈田;杨晨;郭展展;杜玉成;李永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70 | 分类号: | C02F1/70;C02F1/28;C02F10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立改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 吸附 协同 作用 进行 转化 cr vi 固定 iii 多层 结构 体系 | ||
1.一种催化吸附协同作用进行转化Cr(VI)-固定Cr(III)的多层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光催化性能的催化层A和具有吸附作用的吸附层B,所述催化层A位于体系上层,能够吸收可见光,将Cr(VI)还原为毒性较小的Cr(III),所述吸附层B位于体系的中层或下层,能够有效吸附所还原的Cr(III)。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催化吸附协同作用进行转化Cr(VI)-固定Cr(III)的多层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层A与吸附层B之间无任何连接剂,催化层A直接位于吸附层B之上;根据实际Cr(VI)污水情况,可自由调节层数。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催化吸附协同作用进行转化Cr(VI)-固定Cr(III)的多层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2层催化层A、1层吸附层B,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催化层A、吸附层B、催化层A;或包括多层的2层催化层A、2层吸附层B、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催化层A、吸附层B、催化层A、吸附层B。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催化吸附协同作用进行转化Cr(VI)-固定Cr(III)的多层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层A为采用柔性基底材料负载光催化剂;
所述吸附层B采用柔性的基底材料负载吸附材料,或直接采用柔性的吸附材料。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催化吸附协同作用进行转化Cr(VI)-固定Cr(III)的多层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催化层A采用三嗪基共价有机框架COF、铁酸镁、石墨-氮化碳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光催化剂;柔性基底材料选择柳絮、植物秸秆作为载体与光催化剂通过溶剂热反应构建柔性催化层A;
所述吸附层B吸附材料选自聚苯胺纳米线、生物炭、氧化镁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吸附材料直接作为吸附层B材料进行压片构成吸附层B或与柔性基底材料柳絮、植物秸秆等混合然后构建柔性吸附层B。
6.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催化吸附协同作用进行转化Cr(VI)-固定Cr(III)的多层结构体系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先制备催化层A或吸附层B;
(2)然后将吸附层B或催化层A的材料在步骤(1)对应的催化层A或吸附层B上进行过滤、压缩制备得到;或者直接在步骤(1)对应的催化层A或吸附层B上进行直接紧压。
7.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催化吸附协同作用进行转化Cr(VI)-固定Cr(III)的多层结构体系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位于上层的催化层A大幅度吸收可见光,通过毛细作用或吸附作用将传递到催化层A中的污水中得Cr(VI)简单高效的还原成Cr(III),随后,位于下层的吸附层B有效吸附Cr(III),防止Cr(III)继续造成水体污染,从而在根本上实现污水净化。
8.按照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体系对于Cr(VI)无吸附作用,经任意组合的多层催化-吸附机构体系可漂浮于水面上,在催化层A经可见光光照后,Cr(VI)完全还原成Cr(III),Cr(III)可被吸附层B通过静电作用全部吸附,吸附层B对Cr(VI)无吸附作用,所以经过催化层A的催化和吸附层B的吸附,水溶液中的总Cr去除率为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3655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