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换热器的铝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39150.6 | 申请日: | 202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31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管保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胜翔轻合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1/14 | 分类号: | C22C21/14;C22C21/16;C22C1/02;C22C1/06;C22C21/00;C22C21/06 |
代理公司: | 无锡知之火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18 | 代理人: | 朱爱进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换热器 铝合金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应用于换热器的铝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加入了Sb元素,锑主要用作铸造铝合金中的变质剂,锑加入铝中会形成AISb化合物,这种化合物的熔点能达到1000℃,随着合金中Sb的加入量的增加,铝合金的共晶组织不断细化,能够提高铝合金共晶凝固时α‑AI相的形核和生长能力,使铝合金的塑性和延伸率都有所提升。La(镧)元素的加入,能够和铝合金形成难熔活性金属化合物,这些活性金属化合物分散在铝合金的共晶组织之间,并与基体牢固结合,改变铝合金的晶体排布,起到了强化和稳定的作用。同时La的添加还有利于细化晶粒,降低铝合金材料的脆性并进一步提高铝合金材料的强度、耐腐蚀性和热塑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应用于换热器的铝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铝合金是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船舶及化学工业中已大量应用。铝合金密度低,但强度比较高,接近或超过优质钢,塑性好,可加工成各种型材,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和抗蚀性,工业上广泛使用,使用量仅次于钢。
但现有的铝合金功能比较单一,虽然硬度大,但塑性较差,延伸率差,且硬度和强度都不能具有更大的突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铝合金的应用。因此,需要一种既满足高强度要求,又能够具有高韧性铝合金材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换热器的铝合金材料,按质量百分比包括:
0.25~0.8%的Si、0.4~0.7%的Fe、0.1~2%的Cu、0.1~0.9%的Mn、0.8~2.8%的Mg、0.1~0.35%的Cr、0.1~0.25%的Zn、0.15~0.2%的Ti、0.1~0.6%的La、0.1~0.3%的Sb、杂质元素≤0.15%和94.55~97.8%的AI。
进一步地,所述La的质量百分比为0.15~0.25%。
进一步地,所述Sb的质量百分比为0.12~0.25%。
进一步地,应用于换热器的铝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原料铝加入熔化炉内,加热至680-720℃,搅拌使铝融化均匀至熔融状态;
(2)按质量百分比加入0.25~0.8%的Si、0.4~0.7%的Fe、0.1~2%的Cu、0.1~0.9%的Mn、0.8~2.8%的Mg、0.1~0.35%的Cr、0.1~0.25%的Zn、0.15~0.2%的Ti、0.1~0.6%的La、0.1~0.3%的Sb和低于0.15%的杂质元素,并充入氮气;
(3)继续搅拌均匀至合金体系,并保温60-100min;
(4)采用氮气加精炼剂在精炼炉内进行除气精炼20-40min,精炼完成后静置30-35min;
(5)将铝液进行铸造,得到铝合金标准铝锭式样;
(6)拉伸、冷却定型至铝合金成型件。
进一步地,步骤(2)中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为:0.4~0.65%的Si、0.5~0.6%的Fe、0.15~0.18%的Cu、0.2~0.7%的Mn、1~2.5%的Mg、0.15~0.3%的Cr、0.15~0.2%的Zn、0.1~0.2%的Ti、0.12~0.25%的La、0.15~0.25%的Sb和低于0.1%的杂质元素。
进一步地,所述杂质元素包括质量百分比之和≤0.1%的铅(Pb)、锡(Sn)、铋(Bi)。
进一步地,步骤(4)中精炼炉中的精炼温度为700-740℃。
进一步地,步骤(5)中铸造方式包括压力铸造、重力铸造或挤压铸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胜翔轻合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胜翔轻合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391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