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向管柱的台架测试方法及台架测试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39989.X | 申请日: | 202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95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生;蔡任远;陆吴平;陈开慧;张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6 | 分类号: | G01M17/06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费雅倩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向 管柱 台架 测试 方法 设备 | ||
1.一种转向管柱的台架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
开启激振器(4),并使得所述激振器(4)根据功率谱密度预设曲线对未安装转向管柱单元(3)的转向机(2)进行加载,获取加载过程中所述转向机(2)产生的第一加速度信号,根据所述第一加速度信号和功率谱密度预设曲线计算得到功率谱密度实测曲线;
在转向机(2)上安装转向管柱单元(3),再次开启所述激振器(4),并使得所述激振器(4)根据所述功率谱密度实测曲线对所述转向机(2)进行加载,获取加载过程中所述转向机(2)产生的第二加速度信号和惯量盘(30)产生的第三加速度信号,根据所述第二加速度信号和第三加速度信号计算得到频响函数实测曲线;
判定所述频响函数实测曲线的峰值是否处于合格区域,若是,则测试合格,若否,则需要对所述转向管柱单元(3)和转向机(2)进行对应的分析调试;其中,
所述转向管柱单元(3)的一端上连接有所述惯量盘(30),所述转向管柱单元(3)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向机(2)相连,所述激振器(4)与所述转向机(2)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管柱的台架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台架测试方法还包括:
获取当所述激振器(4)根据所述功率谱密度实测曲线对所述转向机(2)进行加载时的噪音信号;
根据所述噪音信号得到频率-噪音关系图,并判断所述频率-噪音关系图与预设关系线之间是否存在重叠,若有,则需要对所述转向管柱单元(3)和转向机(2)进行对应的分析调试。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向管柱的台架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噪音信号得到频率-噪音关系图,并判断所述频率-噪音关系图与预设关系线之间是否存在重叠,包括:
根据所述噪音信号按照1/3倍频程法分别输出X、Y和Z三个方向上的频率-噪音曲线;
分别判断三条所述频率-噪音曲线与预设关系线之间是否存在重叠,若三条所述频率-噪音曲线中的至少一条与所述预设关系线之间存在重叠,则需要对所述转向管柱单元(3)和转向机(2)进行对应的分析调试。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向管柱的台架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加载过程中所述转向机(2)产生的第一加速度信号,根据所述第一加速度信号和功率谱密度预设曲线计算得到功率谱密度实测曲线,包括:
利用LMS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获取所述激振器(4)根据功率谱密度预设曲线对所述转向机(2)进行加载过程中产生的所述第一加速度信号,并对所述第一加速度信号进行转换得到功率谱密度初始曲线;
将所述功率谱密度初始曲线与功率谱密度预设曲线进行拟合,得到所述功率谱密度实测曲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转向管柱的台架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谱密度预设曲线和功率谱密度初始曲线的频率范围均为4~44Hz,获取所述噪音信号的频率范围为80~8000Hz。
6.一种转向管柱的台架测试设备,其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架测试方法的实施,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架体(1),其上设有转向机(2)和设于所述转向机(2)上的第一传感器组件;
转向管柱单元(3),其一端上连接有惯量盘(30),另一端与所述转向机(2)相连,所述惯量盘(30)上设有第二传感器组件;
激振器(4),其设于所述架体(1)上并与所述转向机(2)相连;其中,
所述激振器(4)用于根据功率谱密度预设曲线和功率谱密度实测曲线分别对所述转向机(2)进行加载,所述第一传感器组件用于获取根据所述功率谱密度预设曲线进行加载时所述转向机(2)产生的第一加速度信号,以及根据所述功率谱密度实测曲线进行加载时所述转向机(2)产生的第二加速度信号,所述第二传感器组件用于获取根据所述功率谱密度实测曲线进行加载时所述惯量盘(30)产生的第三加速度信号;
控制分析单元,其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加速度信号和功率谱密度预设曲线计算得到所述功率谱密度实测曲线,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加速度信号和第三加速度信号计算得到频响函数实测曲线,以根据判断所述频响函数实测曲线的峰值是否处于合格区域而判定测试是否合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3998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