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装式制冷涡流管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43035.6 | 申请日: | 202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64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段友明;于海涛;李畅;杨柳;陈竹宁;陈公仆;郭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三江航天红峰控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9/04 | 分类号: | F25B9/04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方可 |
地址: | 4320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装 制冷 涡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装式制冷涡流管,属于温度控制技术领域,包括涡流腔连有冷端输出管、起旋器,并且起旋器背离冷端输出管的一端还设有热端输出管;该起旋器包括旋流环,旋流环与第二流道的内壁之间留有环向间隙,并且该旋流环外周沿其内周切线方向开设有至少一个将内外连通的槽口,该入口接头正对旋流环外周设置,以将入口接头引入的气流沿旋流环外周形成环向气流并经槽口处进入旋流环内。本申请中的组装式制冷涡流管通过旋流环将高压气流与冷热气流进行分流,并在进入管道内部前通过旋流环将气流形成环状气流,避免了高压气流与分离后的冷热流相互干涉的问题,提高了该组装式制冷涡流管的制冷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温度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装式制冷涡流管。
背景技术
涡流管是一种机械装置,主要是用于将高压气体分为冷流和热流,并分别从两端流出的装置,其可应用于电子设备降温或者对需要急剧降温部位进行降温。其主要通过将外部高压气体引入涡流管,通过涡流管对气体进行膨胀加速,然后使得气流在涡流管内形成高速旋涡,并通过两端的冷热端输出管之间的压力差,使得加速膨胀后的气流形成回流气体,然后分离变换为冷热气流,再通过两端输出管分别将冷热气流分离输出,以进行制冷或制热。
现有涡流管主要通过将压缩气体沿切线方向引入涡流管,使之形成回旋气流并进行分离,大量的压缩气体输入涡流管虽然能形成回旋气流,但是压缩气体在输入过程中会出现部分紊乱,导致回旋气流的形成效果并不好,导致回旋气流分离热冷两股气流的效果不好,降低涡流管的制冷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装式制冷涡流管,用以解决现有涡流管冷热气流分离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组装式制冷涡流管,其包括涡流腔,所述涡流腔内开设有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三个流道相互连通,且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同轴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流道处设有用于冷流输出的冷端输出管,所述第二流道处设有起旋器,所述第三流道处设有入口接头,且所述起旋器背离所述冷端输出管的一端还设有用于热流输出的热端输出管;
所述起旋器包括旋流环,所述旋流环与所述第二流道的内壁之间留有环向间隙,且所述旋流环外周沿其内周切线方向开设有至少一个将内外连通的槽口,所述入口接头正对所述旋流环外周设置,以将入口接头处引入的气流沿所述旋流环外周形成环向气流并经所述槽口处进入旋流环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流环朝向所述冷端输出管的一端设有抵接环,所述抵接环外周抵接所述第二流道内壁,所述旋流环背离所述抵接环的一端抵接所述涡流腔内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端输出管内还设有整流环,所述整流环外周部分抵接所述热端输出管内壁,所述整流环与所述热端输出管之间的间隙用于外周热流传输,所述整流环内周用于中心冷流传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端输出管内还设有调温螺杆,所述调温螺杆包括调节塞,所述调节塞呈锥台布置,所述热端输出管内壁与所述调节塞端外周相抵,所述调节塞可沿所述热端输出管轴向移动,以调节所述调节塞与所述热端输出管之间的间隙大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温螺杆还包括沿热流输出方向依次设置引流管和缓流管,所述引流管与所述热端输出管的内壁相抵,所述缓流管一端连接所述引流管,其另一端抵接所述调节塞端面,且所述缓流管外周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出气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端输出管的热流输出口处还设有消音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入口接头与所述涡流腔可拆卸设置,且所述入口接头与所述涡流腔的贴合端面处还设有密封垫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入口接头的输入口径可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起旋器与所述热端输出管之间可拆卸连有转接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三江航天红峰控制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三江航天红峰控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430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