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运动鞋的鞋底及运动鞋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43159.4 | 申请日: | 202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982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叶福泉;郑永先;刘娇;刘许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踏(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3B13/12 | 分类号: | A43B13/12;A43B13/14;A43B13/22;A43B5/00;A43C15/02 |
代理公司: | 厦门龙格思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51 | 代理人: | 钟毅虹 |
地址: | 3622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运动鞋 鞋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动鞋的鞋底及运动鞋,其中,鞋底包括中底、碳片、前片和透明件;所述中底下表面开设有前片槽;所述前片嵌设固定于所述前片槽中;所述碳片贴合固定于所述中底上表面;所述透明件设有透明片和凸设于所述透明片的透明盖;所述中底下表面的中腰部设有供所述透明片嵌设的透明片槽;所述透明片槽的槽底设有贯穿所述中底的通孔;所述前片设有供所述透明盖嵌设的透明盖孔。运动鞋包括上述鞋底和与上述鞋底固定连接的鞋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鞋底具有质量轻、强度大的特点,且可观察是否有异物进入通孔以及碳片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专业运动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运动鞋的鞋底及运动鞋。
背景技术
运动鞋既要求质量轻,也要求具有较高的强度、韧度,以保护脚。通常为减轻鞋的重量,采用在鞋底区域做镂空的结构设计,但鞋底的镂空结构,一方面可能带来鞋底强度的问题,另一方面在穿着过程中会存在异物进入镂空结构部位。在一些高速运动项目中,尤其是冬季奥运会的比赛项目钢架雪车运动,运动过程中,高速气流在运动鞋的镂空结构部位形成会形成涡流,给运动带来不必要的阻力,影响比赛成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运动鞋的鞋底及运动鞋,其在鞋底采用镂空结构减小重量时,仍保证鞋底强度,且异物不会进入镂空结构部位,不会在镂空结构部位形成涡流。
为达成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运动鞋的鞋底,包括中底、碳片、前片和透明件;所述中底下表面沿前后方向分为连为一体的前掌部、中腰部和后跟部;所述中底下表面开设有从前掌部延伸至中腰部的前片槽;所述前片嵌设固定于所述前片槽中;所述碳片贴合固定于所述中底上表面;所述透明件设有透明片和凸设于所述透明片的透明盖;所述中底下表面的中腰部设有供所述透明片嵌设的透明片槽;所述透明片槽的槽底设有贯穿所述中底的通孔;所述前片设有供所述透明盖嵌设的透明盖孔。
进一步地,所述前片设有彼此连为一体的前片本体、若干凸台和若干鞋钉,各所述凸台凸设形成于所述前片本体底面,所述鞋钉设置于各所述凸台上;所述前片本体嵌设固定于所述前片槽中;所述透明盖孔设置于前片本体上。
一种运动鞋,其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运动鞋的鞋底和与所述鞋底固定连接的鞋面。
相对于现有技术,上述方案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中底上设置通孔,可有效减轻重量,提高运动鞋穿着舒适性;中底上表面贴设碳片,使鞋底具有良好的强度和支撑性;通过设置透明件,可以阻止异物进入通孔,防止因高速气流产生涡流给运动带来阻力,还可以从通孔中观察到是否有异物进入和碳片。
前片设有前片本体、凸台和鞋钉,可以满足鞋底抓地性的要求,以及增强鞋底的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简要介绍所需要使用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中运动鞋的鞋底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实施例中运动鞋的鞋底的仰视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鞋底100,中底1,前片槽11,透明片槽12,通孔13,碳片2,前片3,前片本体31,凸台32,鞋钉33,透明盖孔34,透明件4,透明片41,透明盖42。
具体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踏(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安踏(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431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贴标装置
- 下一篇:一种硅凝胶界面粘附强度测试装置及其定量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