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车动力电池充电加热方法及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44373.1 | 申请日: | 202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037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陈江红;于旭东;黄晓;潘洋;廉静;袁兼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8/27 | 分类号: | B60L58/27;B60L58/10;B60K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郭蔚 |
地址: | 20180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车 动力电池 充电 加热 方法 及其 系统 | ||
1.一种电动车动力电池充电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S1,实时获取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和电池荷电状态;
S2,根据充电盈余可用功率,确定所述动力电池充电功率;
S3,在选择以所述动力电池允许最大充电功率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充电盈余功率与电池加热器自身最大可实现功率,获得所述电池加热器的设定功率;
S4,根据所述动力电池的加热需求状况和加热优先级,确定是否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加热;
S5,当加热到所述电池荷电状态达到100%时,停止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动力电池充电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2中,所述充电盈余可用功率为所述充电桩最大输出功率与所述动力电池允许最大充电功率之差;
当所述充电桩最大输出功率大于所述动力电池允许最大充电功率时,所述动力电池充电功率按照所述动力电池允许最大充电功率进行充电;
当所述充电桩最大输出功率小于所述动力电池允许最大充电功率时,所述动力电池充电功率按照所述充电桩最大输出功率进行充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动力电池充电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3中,当所述充电盈余可用功率大于所述电池加热器自身最大可实现功率时,所述电池加热器的设定功率确认为所述电池加热器自身最大可实现功率;
当所述充电盈余可用功率小于所述电池加热器自身最大可实现功率时,所述电池加热器的设定功率确认为所述充电盈余可用功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车动力电池充电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进一步包括:
当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低于加热开启阈值时开启所述电池加热器,当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达到加热关闭阈值时关闭所述电池加热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车动力电池充电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方法适用于交流和直流充电中任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车动力电池充电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交流充电下的所述加热开启阈值和所述加热关闭阈值不高于在所述直流充电下的所述加热开启阈值和所述加热关闭阈值。
7.一种电动车动力电池充电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系统包括:
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模块,实时获取所述动力电池温度和电池荷电状态;
整车控制器,耦接所述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模块,确定所述动力电池充电功率,并根据所述动力电池的实时温度、加热开启阈值和加热关闭阈值发出对所述动力电池的加热开关控制指令;
电池加热器,耦接于所述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模块,接收所述整车控制器通过所述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模块发出的所述加热开关控制指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车动力电池充电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车控制器当所述充电桩最大输出功率大于所述动力电池允许最大充电功率时,控制所述动力电池充电功率按照所述动力电池允许最大充电功率进行充电;
所述整车控制器当所述充电桩最大输出功率小于所述动力电池允许最大充电功率时,控制所述动力电池充电功率按照所述充电桩最大输出功率进行充电;
其中,所述充电桩最大输出功率与所述动力电池允许最大充电功率之差为充电盈余可用功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车动力电池充电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车控制器当所述充电盈余可用功率大于所述电池加热器自身最大可实现功率时,控制将所述电池加热器的设定功率确认为所述电池加热器自身最大可实现功率;
所述整车控制器当所述充电盈余可用功率小于所述电池加热器自身最大可实现功率时,控制所述电池加热器的设定功率确认为所述充电盈余可用功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车动力电池充电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车控制器根据所述动力电池的加热温度低于加热开启阈值时发出加热开启的控制指令,当所述动力电池的加热温度达到加热关闭阈值时发出加热关闭的控制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4437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薄膜及共混树脂、制备方法、应用
- 下一篇:电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