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纳米、微气泡诱导成垢物质液相成核的抑制电极表面结垢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44561.4 | 申请日: | 202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053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于洪涛;康文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5/00 | 分类号: | C02F5/00;C02F1/46;C02F1/461;C02F1/24;C02F9/06;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辽宁鸿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2 | 代理人: | 苗青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纳米 气泡 诱导 物质 相成 抑制 电极 表面 结垢 方法 | ||
1.一种利用纳米、微气泡诱导成垢物质液相成核的抑制电极表面结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包括:
(1)具有连续多通道及纳米尖端覆盖表面的电极构建;
以内部具有连续通道结构的材料为基础,经过刻蚀、阳极氧化、模板法、喷涂或电泳方法在其表面制备出具有纳米尖端结构覆盖的电极;
对于新构建的电化学水处理装置,直接采用具有连续多通道及纳米尖端覆盖表面的电极;对于已有的电化学水处理装置,直接将电极更换为具有连续多通道及纳米尖端覆盖表面的电极;
所述的具有连续通道结构的材料是金属丝网,金属丝网的孔径范围为0.001~2 mm;或是含有多通道结构的泡沫碳、多孔碳、纳米碳,通道等效直径为0.001~2 mm;
所述的金属丝网的金属丝直径小于2mm;
所述的纳米尖端结构的有效直径为1~500 nm,长度小于100μm;
(2)产生纳米、微气泡的尺寸调控;
调控电流密度为1~120 mA/cm2,控制产生纳米、微气泡的尺寸调控直径范围为0.001~300 μm;
(3)成垢物质在液相成核的控制;
调控电流密度为1~120 mA/cm2,通过阴极电化学过程分解水以及水溶液中氢离子的消耗,调控溶液成垢物质的成核环境为碱性,控制溶液pH值范围为7~14;
在气泡和水的作用下溶液表面张力<0.0728 N/m,溶液在连续流状态下穿过电极通道,此时固-成垢物质、液-水、气-氢气/二氧化碳混合相呈雾状悬浮在溶液表层,实现纳米、微气泡诱导成垢物质液相成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丝网为铁、铜、铝、钛、锌、镍、不锈钢、合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泡沫碳、多孔碳、纳米碳是纤维素、木质素、碳纳米管、碳纳米棒、玻璃纤维以及煅烧过的生物质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4456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