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态控制策略的光储充协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44656.6 | 申请日: | 202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437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杨远;陈尚卫;陈金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瀚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J3/32;H02J3/24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沈鑫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态控制 策略 光储充 协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控制策略的光储充协同方法,包括,获取光伏发电功率、充电桩充电功率和储能系统容量百分比的数据,根据光伏发电功率、充电桩充电功率,以及储能系统荷电状态关系进行充电、放电管理;本发明通过动态控制策略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提高新能源的利用,解决了新能源并网不可控、能源利用不充分、能源转换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储充协同控制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态控制策略的光储充协同方法。
背景技术
光储充是光伏、储能、充电的简称,通过光伏系统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存储到储能系统中,然后给电动车充电,它也是新能源、储能、智能充电互相协调支撑的一种高科技绿色充电模式。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规模持续增长的同时,电动汽车的快充能力逐年提高,“超级快充”也已经提上议事日程,而“大功率快充”对电网有一定负面影响,目前多数“光储充”方案采用光伏逆变器将光伏发电并入电网,电网负荷低谷期对储能电池充电、负荷峰期对储能电池放电,较为简单的能源控制方式,没有一套用动态控制策略来协同控制的系统及方法。
因此利用光伏发电,再利用储能设备有效存储和使用这些电量,在一个小循环内实现对电力的有效利用,可同时解决光伏用电上网难、电量浪费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态控制策略的光储充协同方法,能够避免光伏用电上网难、电量浪费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获取光伏发电功率、充电桩充电功率和储能系统容量百分比的数据;根据所述光伏发电功率、充电桩充电功率,以及储能系统荷电状态关系进行充电、放电管理。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动态控制策略的光储充协同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获取光伏发电功率、充电桩充电功率和储能系统容量的数据,其是通过能源控制器适时获得,其中,所述光伏发电功率计为,台区内所有光伏的发电效率之和;所述充电桩充电功率计为,台区内所有充电桩的充电效率之和;所述储能系统荷电状态计为,台区内各个电池组荷电状态的平均值。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动态控制策略的光储充协同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当所述光伏发电功率大于所述充电桩充电功率,同时,所述储能系统荷电状态小于预设值A时,如果处于用电高峰时段,则光伏发电给充电桩和储能系统充电,若所述储能系统荷电状态大于等于预设值A时,则所述储能系统设备停止充电;如果处于用电平段和低谷时段,则光伏发电给充电桩充电,同时多余的光伏发电量和电网同时给所述储能系统补电,若所述储能系统荷电状态大于等于预设值A时,则储能系统设备停止充电。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动态控制策略的光储充协同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当所述光伏发电功率大于所述充电桩充电功率,同时,所述储能系统荷电状态大于等于预设值A时,则光伏给充电桩充电,多余的光伏发电量并入电网。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动态控制策略的光储充协同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当所述光伏发电功率小于等于所述充电桩充电功率,同时,所述储能系统荷电状态大于等于预设值B时,如果处于高峰时段,储能系统设备工作模式设置为放电模式,若所述储能系统荷电状态小于预设值B时,则所述储能系统设备停止放电;如果处于平段和低谷时段,则光伏发电和电网给充电桩充电,电网给储能系统补电,若所述储能系统电池荷电状态大于等于预设值A时,则所述储能系统设备停止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瀚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瀚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446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