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个性化自适应式弱视训练系统及其量化分析与调节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45654.9 | 申请日: | 202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439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黄昌兵;刁青松;吕忠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江苏觉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俄亥俄州国家创新基金会 |
主分类号: | G16H20/30 | 分类号: | G16H20/30;A61H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芊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1 | 代理人: | 彭秀丽 |
地址: | 10010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个性化 自适应 弱视 训练 系统 及其 量化 分析 调节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个性化自适应式弱视训练系统及其量化分析与调节方法,控制装置根据所记录的弱视患者对视觉图案进行训练的表现,通过弱视损害机制量化分析模型对弱视患者的视觉功能损伤特征进行量化分析,得到弱视患者的单眼和双眼视觉功能损害特性、弱视眼输入信号的削弱程度及非弱视眼对弱视眼输入信号的眼间抑制程度;根据单眼和双眼视觉功能损害和/或弱视损害机制的量化分析结果,控制装置产生最适合患者自身损害程度与特点的个性化单眼训练、双眼训练任务及其组合等训练模式与剂量,并传输给显示装置,供弱视患者进行视觉训练,系统根据患者的任务完成情况自动实时对训练任务进行自适应调整,重复该过程直至患者痊愈,针对性强,训练高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和保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个性化自适应式弱视训练系统及其量化分析与调节方法,能够量化评估弱视患者病情,且能个性化自适应式进行弱视训练。
背景技术
弱视(Lazy eye)是一种儿童在成长发育期间由于视觉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所导致的常见眼科疾病,发病率约占总人口的3-5%,由于长期接受不到足够的视觉刺激,大脑中负责和弱视眼输入视觉信息处理的区域发育不足,从而导致视力低下,形成弱视。弱视疾病的外在表现为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下,眼部无器质性损伤,但无法通过配镜加以矫正。大量研究表明,除视力下降外,弱视患者还通常伴有对比敏感度下降、双眼信息整合异常、运动知觉下降和立体视降低等。弱视具有“早发现、早治疗,晚发现、难治疗”的特点。临床上,国内约有3000万的大龄儿童和成年弱视患者无有效治疗措施,每年新增儿童弱视70-100万。
由于弱视多在儿童时期即可为家长察觉,因此家长会积极寻求医疗协助,通常也会配合医生的指示积极进行长时间的恢复疗程。如上所述,传统观点认为弱视源自视觉系统发育期异常的视觉输入经验(如屈光参差、斜视、白内障等)所导致的视觉神经系统对弱视眼的废用(即弱视损伤来自弱视眼输入信号的削弱),这也是弱视又被称作懒眼症(lazyeye)的原因。因此,在去除影响视觉输入因素后遮盖弱视眼(遮盖疗法)是目前治疗中最常用的方式,即遮盖其相对健眼,强制患者使用弱视眼,直至弱视眼视力提高到与相对健眼相当的水平。这一疗法被发现仅在部分儿童弱视患者中起作用(约2/3),对大龄儿童和成年弱视患者则基本无效,且对立体视等双眼功能恢复效果欠佳;遮盖疗法的依从性较差,一方面部分儿童弱视患者因担心遮盖时被人嘲笑而拒绝遮盖,另一方面对于重度弱视(弱视眼视力低于0.2)而言,由于其弱视眼视力很差,遮盖其弱视眼可能会显著影响患者的学习和生活;遮盖疗法的周期长,一般需要1年到3年,给患者和患者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临床上还有采用在非弱视眼施加阿托品或压抑膜以压制非弱视眼视力至弱视眼相当水平的压抑疗法,效果和缺点和遮盖法类似。其余的治疗方式,例如仪器疗法、视觉刺激疗法或药物疗法等,其治疗的原理多为从不同方面刺激弱视视觉系统,促进弱视视觉系统重新发育,从而提高弱视眼视力。但这些方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如在治疗时儿童需要配合遮盖眼睛,配合度不高,同时也存在部分儿童因担心遮盖被人嘲笑而拒绝遮盖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江苏觉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俄亥俄州国家创新基金会,未经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江苏觉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俄亥俄州国家创新基金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456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