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跨维度交互式显著检测模型及其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48392.1 | 申请日: | 2021-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32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赵佰亭;张华;郭永存;贾晓芬;黄友锐;马天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V10/46 | 分类号: | G06V10/46;G06V10/80;G06V10/44;G06V10/56;G06V10/764;G06V10/82;G06K9/62;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维度 交互式 显著 检测 模型 及其 方法 | ||
1.一种跨维度交互式显著检测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基础特征提取模块、有效特征提取模块和聚合模块;
所述基础特征提取模块,用于对原始图像的纹理、空间、颜色等特征信息进行提取;
所述有效特征提取模块,用于对基础特征关注更多有效区域的特征,同时抑制背景噪声的干扰;
所述聚合模块,用于对基础特征、高级特征和全局上下文特征进行融合,生成显著预测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维度交互式显著检测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特征提取模块由多个多尺度特征提取单元组成,
所述多尺度特征提取单元包含3到5个结构相同的Bottleneck,每个Bottleneck均采用1×1、3×3、1×1的卷积核组成;输入的特征通过多尺度特征提取单元的第一个Bottleneck结构,通过1×1的卷积对输入的特征进行降维,做一次3×3卷积操作,最后通过1×1卷积恢复维度,在卷积处理完后需要进行归一化和激活操作;后面的Bottleneck与第一个Bottleneck操作相似,第一个Bottleneck进一步下采样操作;最后输出的特征图作为下一个多尺度特征提取单元的输入。
3.根据权利1所述的一种跨维度交互式显著检测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特征提取模块包括CL模块、SR模块和CF模块;
所述CL模块,用于对基础特征进行空间和通道之间跨维度交互,生成权重反作用基础特征,对基础特征背景噪声进行抑制,关注、保留更多有效区域信息,作为SR模块的输入;
所述SR模块,用于对CL模块处理后的特征进行增强、细化处理;
所述CF模块,用于对基础特征的显著区域进行增强响应,作用于网络的全局上下文信息。
4.根据权力3所述的一种跨维度交互式显著检测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CL模块由三个分支平行连接,最终通过平均运算对三个分支特征进行融合;其中,第一分支以空间H为轴,进行空间W和通道C维度交换:输入特征以空间H为轴,逆时针旋转90°,接着由Z-Pool里的平均聚合和最大聚合算法进行处理,生成的特征图进行拼接,然后通过Sigmoid函数激活,生成反码和偏置,通过加法和乘法用于旋转特征,最后再以空间H为轴,顺时针旋转90°,输出第一分支特征图;第二、第三分支操作与第一分支区别在于:第二之分支以空间W为轴旋转,第三分支不需要旋转,其他操作过程都和第一分支相同;得到的三个分支特征通过平均算法进行融合;
所述SR模块,用于对CL模块的输出进行增强、细化操作;再通过卷积核为3×3的卷积,上采样操作后,作为聚合模块的输入;
所述CF模块,主要有两个平行分支构建,其中第一分支通过卷积核为3×3,通道为256的卷积对基础特征进行处理;第二分支通过卷积核为3×3,通道为512的卷积对基础特征进行处理,然后生成偏置和掩码,通过乘法和加法操作与第一分支特征进行融合,作为聚合模块的输入,为整个网络提供用于获取全局上下文信息。
5.根据权利1所述的一种跨维度交互式显著检测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模块将基础特征Outt(t=2,3,4)、高级特征和全局上下纹特征F2进行三分支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特征通过拼接融合;
所述拼接融合过程为:将Outt、F2通过卷积核为3×3,通道为256,步长为1的操作进行压缩处理后,将所有特征通道统一为256,卷积后经过归一化和激活处理得到对于第一分支,首先通过卷积核为3×3,通道为256,步长为1进行处理,然后与进行乘积得到对于第二分支,首先通过卷积核为3×3,通道为256,步长为1进行处理,然后与上采样后的进行乘积得到对于第三分支,通过卷积核为3×3,通道为256,步长为1进行处理,然后与进行乘积得到最后通过Concat将进行拼接融合,通过卷积核为3×3的卷积层输出显著预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4839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