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数据鉴定加密传输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50074.9 | 申请日: | 2021-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016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陆益平;袁世坚;顾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保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H04L67/06;H04L67/1095;G06Q10/10;G06Q50/2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博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63 | 代理人: | 马天鹰 |
地址: | 215031 江苏省苏州市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数据 鉴定 加密 传输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电子数据鉴定加密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公安内网主动获取由公网上传的电子数据,按照设定的审批流程,对电子数据的有效性进行鉴定,生成有效证据包和待定证据包,下一级审批单位在对有效证据包和待定证据包分别鉴定的同时,对电子证据的有效性同步验证,最终按照设定的表单,生成证据表单,等待递交。本发明不仅扩大了公安系统内相互交流的便利性,还能避免因某一层审核人员的失误等造成证据鉴定的误判,同时通过对有效证据包和待定证据包的合法性和完整性验证,进一步保证了证据包的可信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数据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电子数据鉴定加密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的发展,公安系统内证据的存储和验证也逐渐转向电子化。目前,相关的电子证据往往仅能在公安系统内部网络传输,证据的有效性验证往往需要线下逐级的确认,不仅效率低下,且依赖于每一级审批人员的能力,可能导致某些有效的证据因误判被丢弃,无法保证证据收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电子数据鉴定加密传输方法。
本发明的主要内容包括:
电子数据鉴定加密传输方法,包括:
S1.公安内网主动获取由公网上传到公安互联网ftp服务内的电子数据;
S2.按照设定的审批流程,对获得的电子数据中证据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生成有效证据包和待定证据包,并流转至下一级审批单位;所述有效证据包包括有效证据文件以及相应的有效验证报告;所述待定证据包包括待定证据文件以及相应的待定验证报告;
S3.对接收到的有效证据包和待定证据包进行分别进行验证,根据验证结果,再次生成本级的有效证据包和待定证据包,并流转至下一级审批单位;
S4.直到最高级审批单位验证后,按照预先设定的表单,生成证据表单,等待递交。
优选的,每一级审批单位在得到上一级流转到的有效证据包和待定证据包后,还包括对有效证据包和待定证据包的完整性进行验证的步骤和对有效证据包和待定证据包的合法性验证的步骤。
优选的,对有效证据包和待定证据包的合法性进行验证的步骤包括对图片、语音和视频类证据的完整性验证步骤以及对验证报告的合法性验证步骤。
优选的,对图片、语音和视频类证据的合法性验证的步骤包括:由接收到的图片、语音和视频类证据内提取出预先嵌入的水印,与预先发送的水印进行比对,若比对相同,则认为该证据是合法的,若不同,则认定为该证据是经篡改的。
优选的,对验证报告的合法性验证步骤包括对电子签章或者电子签名的验证的步骤。
优选的,对有效证据包和待定证据包的合法性验证的步骤包括:分别对有效证据文件、有效验证报告、待定证据文件以及相应的待定验证报告进行运算得到第一摘要,同时对其的数字签名进行解密得到第二摘要;将第一摘要和第二摘要进行比对,若相同,则其是完整的。
优选的,公安内网主动获取由公网上传到公安互联网ftp服务内的电子数据的步骤包括:借助相应的客户端将电子数据通过TCP/IP协议将文件包解析切割并加密传输至公安互联网的ftp服务;公安互联网接收到文件后通过边界服务将文件数据同步至公安内网。
优选的,在第一级对电子数据中证据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之前,还包括对电子数据的完整性进行校验的步骤。
优选的,对电子数据的完整性进行校验的步骤包括公安内网的监听服务解析并校验电子数据,将信息存储到MySQL数据库,公安互联网的ftp服务器监听MySQL数据库的数据,以判断是否完全上传。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出的电子数据鉴定加密传输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保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保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500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