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输油品闪点在线监测装置、方法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51501.5 | 申请日: | 2021-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373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彬;程磊;闫锋;苗青;欧阳欣;阎涛;支树洁;杨琦;霍连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管网集团北方管道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27/02 | 分类号: | G05D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余婕 |
地址: | 100013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油 闪点 在线 监测 装置 方法 机器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管输油品闪点在线监测装置、方法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装置包括:测量室、第一循环管路、第一液压泵、第二进气管路、气泵、第一氧气浓度检测元件、加热元件、第二氧气浓度检测元件、温度检测元件和控制器;第一循环管路包括依次相连的进液段、加热段和出液段;加热段通过第一进气管路与测量室相连;当处于浓度标定模式时,进液段和出液段均与标准油储罐相连;当处于闪点检测模式时,进液段和出液段均与被测管道相连。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油品管道输送油品时进行全自动在线闪点实时监测,从而实现对整个批次油品闪点的全程测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管道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输油品闪点在线监测装置、管输油品闪点在线监测方法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闪点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用火源引起试样蒸汽瞬间闪火的最低温度。原油和石油产品的闪点既是控制油品蒸发性的指标,也是保证油品安全性的指标,如GB19147-2016《车用柴油》规定0号柴油的闪点值不能低于60℃。原油管道和石油产品管道在输送油品的过程中,油品闪点指标会产生一定的衰减,为了保障批次油品经管道输送后闪点指标合格,需要在进线、出线和中间站对管输过程中的油品闪点指标进行多次检测。
目前使用的闪点仪主要包括两种,第一种是在实验室内使用的闪点仪,需要先在管道上取油品试样,然后到实验室进行闪点测试,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而且不能实现批次油品全过程的闪点监测,无法完全掌握油品闪点指标情况;另一种是成品油炼厂使用的在线闪点仪,通过在线取样,然后对样品进行点火或通过催化反应进行闪点测试,然而点火方法不能实现闪点的连续测试,催化反应方法则对油品净化程度要求较高,而且催化反应前期预处理耗时较长,导致检测出结果的时间产生滞后。因此,这两种闪点测试方法均不适用于直接在油品管道上进行闪点在线监测。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输油品闪点在线监测装置、管输油品闪点在线监测方法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管输油品闪点在线监测装置,包括:
测量室;
第一循环管路,第一循环管路包括依次相连的进液段、加热段和出液段,加热段通过第一进气管路与测量室相连;当处于浓度标定模式时,进液段和出液段均与标准油储罐相连;当处于闪点检测模式时,进液段和出液段均与被测管道相连;
第一液压泵,设置在进液段和/或出液段上;
第二进气管路,与测量室相连;
气泵,设置在第二进气管路上;
第一氧气浓度检测元件,设置在第二进气管路上,用于检测第二进气管路中的氧气浓度;
加热元件,用于对加热段和第二进气管路进行加热;
第二氧气浓度检测元件,设置在测量室内,用于检测测量室内的氧气浓度;
温度检测元件,设置在测量室内,用于检测测量室内的温度;
控制器,与第一液压泵、气泵、第一氧气浓度检测元件、加热元件、第二氧气浓度检测元件和温度检测元件通信连接,被配置成:
当处于浓度标定模式时,控制标准油储罐中的标准油品生成标准油品蒸汽以进入测量室,并控制测量室内标准油品蒸汽的浓度标定过程;以及
当处于闪点检测模式时,控制被测管道中的被测油品生成被测油品蒸汽以进入测量室,并控制测量室内被测油品蒸汽的闪点检测过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器被配置成控制标准油储罐中的标准油品生成标准油品蒸汽以进入测量室,并控制测量室内标准油品蒸汽的浓度标定过程,包括:
控制第一液压泵打开,使标准油储罐中的标准油品经降压后进入第一循环管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管网集团北方管道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管网集团北方管道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515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