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流体润滑摩擦磨损试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52034.8 | 申请日: | 2021-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645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征;任付娥;李杨;魏云玲;王浩;葛小菡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56 | 分类号: | G01N3/56;G01N3/04;G01N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王峰刚 |
地址: | 266525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体 润滑 摩擦 磨损 试验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体润滑摩擦磨损试验装置,它包含一根通长的底板(1),该底板(1)上固定安装有一个驱动装置和一个用于盛放试验润滑油的油池(2);所述的驱动装置包含一个可以扣合固定在底板(1)上的一个盖体(3),该盖体(3)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驱动连杆(4)和与第一驱动连杆(4)转动连接配合的第二驱动连杆(5)。本发明在流体润滑摩擦试验的过程中充分的考虑了油液的黏度,采用的是反复,浸润,提升,摩擦的方式交替进行,充分的考虑了流体润滑所必要的粘附性,能够比较客观的模拟出钢材材质在各种标号润滑油作用下的磨损情况,为后期机械设计提供了有效的基础数据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试验设备相关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流体润滑摩擦磨损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流体动力润滑是利用流体的黏附性使流体牢固的黏附在摩擦表面,并在摩擦副做相对运动时带入两摩擦副的摩擦表面之间,当两摩擦副的表面形成收敛的楔形空间时,黏附在摩擦表面的流体就会背带入摩擦副的两摩擦表面,而两个作相对运动物体的摩擦表面,用借助于相对速度而产生的粘性流体膜将两摩擦表面完全隔开,由流体膜产生的压力来平衡外载荷,称为流体动力润滑,为了进一步的了解流体润滑抗磨损的效果通常需要进行磨损试验,目前通行的试验方法是在油池内将两试件完全浸泡在油液中作匀速的旋转摩擦试验,这显然不能完全的模拟出正常的使用环境,由于两件密切接触的试件在转动的过程中是完全浸润在油液中的,众所周知流体动力润滑还与油液的黏度有关,完全的浸润只是一个完全理想的实验室状态下的润滑状态,并没有考虑流体润滑的黏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流体润滑摩擦磨损试验装置,它能有效地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包含一根通长的底板1,该底板1上固定安装有一个驱动装置和一个用于盛放试验润滑油的油池2;
所述的驱动装置包含一个可以扣合固定在底板1上的一个盖体3,该盖体3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驱动连杆4和与第一驱动连杆4转动连接配合的第二驱动连杆5,所述第一驱动连杆4与第二驱动连杆5相对一端的端部与电机6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该电机6固定安装在底板1上,所述第二驱动连杆5与第一驱动连杆4相对一端的端面上垂直安装有可以与其转动连接配合的联动轴7,该联动轴7的上端延伸出盖体3与第一驱动座8的下底面处固定连接成一体,所述盖体3的上顶面处开设有一条可以与联动轴7间隙滑动配合的定位滑槽9;
所述第一驱动座8整体为可以贴合盖体3上顶面处水平滑动的平板式结构,该第一驱动座8上顶面处的两端分别垂直安装有第一定位座板11和第二定位座板12,第一定位座板11与第二定位座板12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三定位座板13,该第三定位座板13的底部固定安装在第一驱动座8的上顶面处,所述的第二定位座板12与第三定位座板13之间固定安装有轴管14,该轴管14的一端延伸出第三定位座板13,所述轴管14内设置有一根可以与其间隙滑动配合的轴杆15,该轴杆15靠近第三定位座板13一端的端部延伸出轴管14与平面轴承16固定安装成一体,所述第一定位座板11的上安装有一根可以与其间隙滑动配合的顶杆17,该顶杆17的两端分别分装有防脱凸台18和与平面轴承16轴向对接的平面轴承座19,所述顶杆17的外面套设有一个弹簧20,该弹簧20的两端分别顶在第一定位座板11与平面轴承座19之间,所述轴杆15的外圆面处向外径向延伸出一个驱动凸台21,所述轴管14的外圆面处贯通开设有供驱动凸台21间隙滑动的驱动滑槽22,该驱动滑槽22为绕轴管14的螺旋状布置,所述轴杆15与平面轴承16相对一端的端部固定安装有磨具23;
所述油池2的内部设置有可以贴合其内壁处上下滑移的固定板24,该固定板24迎向磨具23的一面固定安装有用于固定试件的夹具25,所述固定板24的两侧边沿处分别向外延伸出滑轨26,所述油池2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滑轨26间隙滑动配合的滑轨槽2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理工大学,未经青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520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弹簧的选择计算
- 下一篇:恶意加密流量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