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听力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52142.5 | 申请日: | 2021-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688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联影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25/00 | 分类号: | H04R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进京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6 | 代理人: | 樊春燕 |
地址: | 201899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听力 设备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听力设备。该听力设备包括受话器、耳内麦克风及信号分析模块;其中所述受话器用于发出音频信号,所述音频信号经反馈形成反馈信号;所述耳内麦克风接收所述反馈信号;所述信号分析模块用于对所述反馈信号进行分析,以得到分析结果。本申请提供的听力设备,设置有独立于听力设备原有的麦克风以外的耳内麦克风,通过该耳内麦克风,能够在耳内接收音频信号经反馈而形成的反馈信号,使得信号分析模块能够对耳内接收到的反馈信号进行分析;由于该耳内麦克风在听力设备被佩戴时,处于耳内,接收到的反馈信号与听力设备原有的麦克风能够接收到的信号不同,从而能够提供大量听力设备原有的麦克风无法获取的信息供听力设备进行分析。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声学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听力设备。
背景技术
助听器是一个小型扩音器,把原本听不到的声音加以扩大,再利用听障者的残余听力,使声音能送到大脑听觉中枢,而感觉到声音。为听障者带来很大便利。耳机是一对转换单元,它接受来自媒体播放器或接收器所发出的电讯号,利用贴近耳朵的扬声器将其转化成可以听到的音波。
然而,目前传统技术中没有涉及助听器或耳机等听力设备进行自我检测的功能。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听力设备。
本申请根据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听力设备,包括受话器、耳内麦克风及信号分析模块;其中
所述受话器用于发出音频信号,所述音频信号经反馈形成反馈信号;
所述耳内麦克风接收所述反馈信号;
所述信号分析模块用于对所述反馈信号进行分析,以得到分析结果。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听力设备,设置有独立于听力设备原有的麦克风以外的耳内麦克风,通过该耳内麦克风,能够在耳内接收音频信号经反馈而形成的反馈信号,使得信号分析模块能够对耳内接收到的反馈信号进行分析;由于该耳内麦克风在听力设备被佩戴时,处于耳内,接收到的反馈信号与听力设备原有的麦克风能够接收到的信号不同,从而能够提供大量听力设备原有的麦克风无法获取的信息供听力设备进行分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为50Hz-10kHz,和/或,幅度低于20dB。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音频信号包括第一预设频率的音频信号;
所述音频信号经反馈形成反馈信号包括:所述第一预设频率的音频信号经耳膜反射形成第一反馈信号;
所述信号分析模块包括入耳检测单元,所述入耳检测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反馈信号进行分析,以判断所述听力设备是否入耳。
若听力设备放入耳内,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听力设备发出的第一预设频率的音频信号经耳膜反射,形成第一反馈信号;该听力设备的耳内麦克风能够于耳内获取到该第一反馈信号,使得入耳检测单元能够对耳内麦克风获取的第一反馈信号进行分析,判断该听力设备是否入耳,相较于依靠听力设备原有的麦克风接收信号,能够更好地收集反馈信号,提升入耳检测精确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听力设备还包括:
应用控制模块,与所述入耳检测单元相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入耳检测单元的入耳判断结果,向后端电路发出控制应用指令。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听力设备,能够通过应用控制模块,基于入耳判断结果控制应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馈信号包括驻波。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听力设备发出的第一预设频率的音频信号能够经耳膜反射形成驻波,驻波动态范围受耳道密封度影响较小,因此能够提升入耳检测准确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音频信号包括第二预设频率的音频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联影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联影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521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