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客流预测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52204.2 | 申请日: | 2021-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08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余振华;徐战胜;陈伟通;王威威;潘培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30/0202 | 分类号: | G06Q30/0202;G06Q30/0201;G06Q10/04;G06Q10/0631;G06Q50/26;G06Q50/3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月婷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客流 预测 方法 装置 计算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客流预测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空间在待预测时段的过去同一时段的普通日的历史客流数据和第一系数,其中,待预测时段位于第一节假日,第一系数表示在待预测时段之前的相同年份中第一节假日和普通日在历史客流数据上的差异;根据目标空间在待预测时段的过去同一时段的普通日的历史客流数据和第一系数预测目标空间在待预测时段的客流预测结果。该方法对不同类型的节假日进行了区分,分析了不同节假日的不同特性,能够实现各种类型节假日下的客流精准预测。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客流预测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独立运营,列车未能按照客流波动规律进行合理调度,往往存在着高峰拥挤、平峰浪费等运营问题。特别是在节假日或者大型活动等场景下,客流压力突增,给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带来极大挑战,若采用传统被动的应急响应方式,则很容易造成旅客拥堵和滞留,十分影响乘客的出行体验。于是,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成为了一种必要手段,通过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客流进行预测,能够为交通运营组织方案的设计和调整提供数据支持,从而达到提供应急指挥建议、协调线路运力、综合节能等目的。
然而,在一些现有的客流预测方案中,节假日客流预测模型没有对具体节假日的类型进行区分,导致各种类型节假日下的客流预测精度不够高,难以为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者提供准确的客流预测数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客流预测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对不同类型的节假日进行了区分,分析了不同类型节假日的不同特性,能够实现各种类型节假日下的客流精准预测。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客流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空间在待预测时段的过去同一时段的普通日的历史客流数据和第一系数,其中,待预测时段位于第一节假日,第一系数表示在待预测时段之前的相同年份中第一节假日和普通日在历史客流数据上的差异;根据目标空间在待预测时段的过去同一时段的普通日的历史客流数据和第一系数预测目标空间在待预测时段的客流预测结果。
可以看出,待预测时段位于第一节假日,第一节假日可以是任意一种类型的节假日,比如春节节假日、五一节假日、国庆节假日等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具体限定,应理解,这些节假日在一年中都只有一次,所以某个类型节假日的历史客流数据,指的是在待预测时段的过往年份中该类型节假日的历史客流数据。还可以看出,第一系数与节假日的具体类型相关,不同类型的第一节假日有着不同的第一系数,从而能够将各种不同类型的节假日区分开来,实现不同类型节假日的特性分析,能够提升各种类型节假日下的客流预测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系数代表的是在待预测时段的某个过往年份中,第一节假日的历史客流数据和普通日的历史客流数据之间的差异,也就是说,需要拿待预测时段之前的同一年中的节假日的历史客流数据和普通日的历史客流数据进行比较,以确定第一系数。其中,普通日指的是除了节假日和活动事件的举办日之外的日期;“待预测时段之前的相同年份”可以是相对于待预测时段来说的去年或者前年,不具体限定;这里的“差异”可以是第一节假日的历史客流数据相对于普通日的历史客流数据的倍数,也可以是第一节假日的历史客流数据相对于普通日的历史客流数据的差值,不具体限定。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第一系数,能够将第一节假日的客流规律和普通日的客流规律对应起来,从而能够用普通日的历史客流数据来预测第一节假日下的客流,可以提升第一节假日下的客流预测的准确度。
基于第一方面,在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系数表示:在待预测时段的前一年中,目标空间在待预测时段的过去同一时段的第一节假日的历史客流数据和目标空间在待预测时段的过去同一时段的普通日的历史客流数据之间的差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522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