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相碳酸盐岩断控缝洞型油气藏勘探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1552832.0 申请日: 2021-12-17
公开(公告)号: CN114427458A 公开(公告)日: 2022-05-03
发明(设计)人: 云露;曹自成;李海英;耿锋;韩俊;朱秀香;黄诚;龚伟;洪才均;吴鲜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主分类号: E21B49/00 分类号: E21B49/00
代理公司: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代理人: 张黎
地址: 100728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海相 碳酸盐 岩断控缝洞型 油气藏 勘探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海相碳酸盐岩断控缝洞型油气藏勘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走滑断裂解析、地表露头分析、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和油气藏解剖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具有寒武多期供烃特性、构造破裂成储特性、原地垂向输导特性、晚期成藏为主特性、走滑断裂控富特性的海相碳酸盐岩断控缝洞型油气藏形成与成藏模式;(2)基于相碳酸盐岩断控缝洞型油气藏形成与成藏模式进行海相碳酸盐岩断控缝洞型油气藏勘探。本发明创新海相碳酸盐岩成藏模式与针对性勘探方法,解决了在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沉积相控、岩溶风化壳与白云岩等类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均不发育的情况下寻找新勘探方法的技术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相碳酸盐岩断控缝洞型油气藏勘探方法。

背景技术

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资源丰富,全球总资源量8777亿吨油当量,其中碳酸盐岩6320亿吨,占比72%,但探明率仅32.2%,未探明的碳酸盐岩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深层、超-特深层。传统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理论对沉积相控、岩溶风化壳与白云岩等类型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勘探开发较成熟。但是,受长期勘探实践与传统油气成藏理论制约,塔里木盆地大型古隆起、古斜坡之外构造低部位(如低隆、坳陷、凹陷、洼陷等)的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其基质物性差,岩性致密,岩溶缝洞型与礁滩缝洞型储层欠发育,造成其主要勘探目标类型不明确,储层和成藏条件不清楚,一直被视作勘探“禁区”,难以突破前期勘探思路与方法的禁锢。

传统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理论和勘探方法较成熟,但传统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理论和勘探方法对于构造低部位、岩溶缝洞型与礁滩缝洞型储层欠发育的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地区不适用。如何在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沉积相控、岩溶风化壳与白云岩等类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均不发育的情况下寻找新勘探方法,是行业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难题,本发明突破传统对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储集层形成与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理论的固有认识,创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成藏模式与针对性勘探方法,解决了在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沉积相控、岩溶风化壳与白云岩等类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均不发育的情况下寻找新勘探方法的技术难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海相碳酸盐岩断控缝洞型油气藏勘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走滑断裂解析、地表露头分析、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和油气藏解剖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具有“寒武多期供烃特性、构造破裂成储特性、原地垂向输导特性、晚期成藏为主特性、走滑断裂控富特性”的海相碳酸盐岩断控缝洞型油气藏形成与成藏模式;

(2)基于步骤(1)得到的海相碳酸盐岩断控缝洞型油气藏形成与成藏模式进行海相碳酸盐岩断控缝洞型油气藏勘探。

优选地,所述寒武多期供烃特性,具体为:原地勘探目的层之下分布的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具有长期生烃、多期供烃、晚期埋深超过10000m仍处于规模生高成熟油气-天然气条件。

优选地,所述构造破裂成储特性,具体为:克拉通内中小尺度走滑断裂多期活动,在中下奥陶统-中下寒武统巨厚的碳酸盐岩地层中形成以“构造破裂”作用为主的洞穴、孔洞、裂缝集合体—断控缝洞型储集体。

优选地,所述原地垂向输导特性,具体为:高陡走滑断裂多期活动形成的缝网系统,沟通下部原地优质烃源岩、高效输导,在断控缝洞型圈闭中聚集形成油气柱高度大的断控缝洞型油气藏。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断控缝洞型圈闭为受断裂带控制、构造破裂作用产生的沿断裂带展布的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在上覆泥质岩区域盖层和致密碳酸盐岩局部盖层封挡形成的特殊裂缝性圈闭;具体通过“张量体属性与断裂分段性确定圈闭边界、敏感属性确定圈闭空间体范围”来最终刻画出圈闭范围。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断控缝洞型油气藏为在平缓构造背景下,油气垂向运移充注至断控缝洞型圈闭,形成沿断裂带分布、纵向穿层、油气柱高度大、空间分割性强、无统一油水界面的特殊裂缝性油气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528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