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缝合针引导管件和组织缝合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53006.8 | 申请日: | 2021-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649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发明(设计)人: | 张杰;丁晟;刘庆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拉格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4 | 分类号: | A61B17/04;A61B17/06;A61B9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刘迎春;李健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缝合 引导 组织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外科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缝合针引导管件和组织缝合装置。该缝合针引导管件包括:管体,管体用于伸入到待缝合伤口并包括用于布置操作管的内部轴向通道,管体设置有多个位于不同位置以用于引导缝合针穿过的缝合针穿过路径;缝合针引导件,缝合针引导件设置有多个位于不同位置的缝合针引导通道;其中,缝合针引导件设置在管体上,并且每个缝合针引导通道分别和对应的缝合针穿过路径连通以用于引导缝合针从缝合针引导通道穿出后穿过缝合针穿过路径进入到内腔内并能够允许缝合针带着缝合线退出。该缝合针引导管件能够引导缝合针在预定方向上准确穿刺,避免由于缝合针发生晃动而产生的偏向穿刺,减少对患者待缝合伤口组织的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外科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缝合针引导管件和一种组织缝合装置。
背景技术
外科医生在手术时,通常需要使用组织闭合器械对患者的待缝合伤口,例如腹腔的切口等进行缝合。
现有的组织闭合器械在进行缝合时,需要使用穿刺针穿过组织,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可以凭借经验实现穿刺针的良好穿刺而不偏向,然而,对于很多外科医生而言,常由于穿刺针晃动而产生偏向穿刺,从而需要进行多次穿刺,虽然患者的切口部位注入有麻醉剂,但多次穿刺也增加了患者切口组织的损伤。
另外,在腔镜手术中,外科医生通过穿刺套管建立通道,该通道允许一些手术器械穿过以进行相关的手术操作。在完成手术后,需要对切口进行缝合,这就需要将穿刺套管拔出,然后再插入组织闭合器械对切口进行缝合。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因素,组织闭合器械可能无法沿着原有切口进行这种再次插入操作,从而可能会在组织上打开新的伤口并对该新的伤口进行封口,这样的缝合位置就不是原有切口的正确缝合位置。
另外,现有的组织闭合器械在内腔内也不易于将缝合线准确布置到所需位置,使得部分外科医生需要多次摇动穿刺针以寻找缝合线,而这种摇动也一定程度上损伤了组织中的穿刺孔。
发明内容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缝合针引导管件,该缝合针引导管件能够引导缝合针在预定方向上准确穿刺,避免由于缝合针发生晃动而产生的偏向穿刺,减少对患者待缝合伤口组织的损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缝合针引导管件,该缝合针引导管件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用于伸入到待缝合伤口中,所述管体包括用于布置设置有缝合线布置件和操作件的操作管的内部轴向通道,所述管体设置有多个位于不同位置以用于引导缝合针穿过的缝合针穿过路径;缝合针引导件,所述缝合针引导件设置有多个位于不同位置的缝合针引导通道;其中,所述缝合针引导件设置在所述管体上,并且每个所述缝合针引导通道分别和对应的所述缝合针穿过路径连通以用于引导缝合针从所述缝合针引导通道穿出后穿过所述缝合针穿过路径进入到内腔内并能够允许所述缝合针带着缝合线退出。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管体能够伸入到待缝合伤口中,并且管体包括用于布置设置有缝合线布置件和操作件的操作管的内部轴向通道,这样,在缝合时,无需将管体从伤口或切口中拔出,只需要将操作管插入到管体的内部轴向通道中,使得缝合线布置件在内腔中布置缝合件即可,这样可以避免对组织由于二次穿刺失误造成额外的损伤,而缝合针引导件设置在管体上,并且管体上的缝合针穿过路径和缝合针引导件上的缝合针引导通道对应连通,这样,通过缝合针引导通道的有效引导,可以避免晃动,使得缝合针可以稳定地通过缝合针穿过路径,以穿过内腔的腔壁组织后进入到内腔内以钩住或夹住布置好的缝合线,并在缝合针钩住或夹住缝合线后,同样在缝合针引导通道的有效引导下,缝合针可以带着缝合线稳定地穿过腔壁组织后退出,因此,该缝合针引导管件能够引导缝合针在预定方向上准确穿刺,避免由于缝合针发生晃动而产生的偏向穿刺,减少对患者待缝合伤口组织的损伤。此外,管体的内部轴向通道可以为其他手术器械提供进出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缝合针引导件能够沿着所述管体轴向移动地调整到预定位置,以使得每个所述缝合针引导通道和所述预定位置处的对应的所述缝合针穿过路径对应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拉格国际有限公司,未经西拉格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530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