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53366.8 | 申请日: | 2021-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88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藤井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7C1/00 | 分类号: | F17C1/00;F17C13/04;B60K15/07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刘晓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罐装 | ||
本发明是搭载于车身的罐装置,具备罐、和将罐固定于车身的固定装置,罐在一端具备接头、和固定于接头的开口部的形成将罐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流路的流路部件,固定装置具备被开口部的端部和流路部件夹持的第1端部、和固定于车身侧的固定部的第2端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相关技术,例如作为存积燃料气体的罐向车身固定的固定构造,存在将托架安装于罐的接头并将托架安装于车身的构造(例如,日本特开2017-185843)。日本特开2017-185843的托架具有卡合部,通过与接头部侧的被卡合部卡合而固定于接头。
然而,为了使用日本特开2017-185843所记载的托架,在接头侧需要被卡合部,因此接头的轴向的长度变长。车身中的罐的配置空间有限,因此若接头的轴向的长度变长,则需要缩短存积气体的罐的主体部分的轴向的长度,罐的容量可能变小。
发明内容
本公开能够作为以下的形态来实现。
(1)根据本公开的形态,提供一种构成为搭载于车身的罐装置。该罐装置具备罐、和将上述罐固定于车身的固定装置,上述罐具备接头、和固定于上述接头的开口部的形成将上述罐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流路的流路部件,上述固定装置具备被上述开口部的端部和上述流路部件夹持的第1端部、和固定于上述车身的固定部的第2端部。通过由接头和流路部件夹持第1端部,从而将固定装置固定于接头。因而,根据该方式,无需在接头设置被卡合部,因此能够抑制由接头变长引起的罐容量的缩小。
(2)也可以构成为,上述固定装置具备:第1部件,具有上述第1端部;和第2部件,与上述第1部件连结,并具有上述第2端部。车辆中的车身侧固定部的位置和形状按照每个车型而不同的情况较多。根据该方式,第1部件为共用的形状而不受车型的影响,第2部件为按照每个车型的形状,由此能够应对各种车型。
(3)也可以构成为,上述第1部件具备:接头侧部件,在与上述第1端部不同的部位具有第1接合部;车身侧部件,具有与上述第1接合部对置的作为第2接合部的第1端、和与上述第2部件连结的第2端;以及弹性体,位于上述第1接合部与上述第2接合部之间,并将上述第1接合部与上述第2接合部连接。根据该方式,能够通过弹性体吸收阀产生的振动,因此能够抑制经由固定装置的向车身的振动传递。
(4)也可以构成为:上述第1接合部还具有沿着上述罐的轴向延伸的第1中间部、和从上述第1中间部向与上述轴向交叉并且远离上述接头的方向延伸的第2中间部,上述第2接合部还具有与上述第1中间部对置的第1对置部、和与上述第2中间部对置的第2对置部,上述弹性体具有将上述第1中间部与上述第1对置部连接的第1连接部、和将上述第2中间部与上述第2对置部连接的第2连接部。根据该方式,能够将在罐在轴向上伸缩时施加于弹性体的应力向第1连接部和第2连接部分散。并且,在罐在轴向上伸缩时,向第2连接部施加压缩应力或者拉伸应力而不是剪切应力。由于弹性体存在容易因剪切应力而劣化的趋势,因此通过构成为施加压缩应力或者拉伸应力,能够抑制弹性体的劣化。
(5)也可以构成为:上述第1中间部与上述接头分离。根据该方式,能够不与接头干涉地安装第1部件。本公开也能够以固定用托架以外的方式实现。例如能够以罐向车身的安装方法来实现。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进行描述,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罐装置的简图。
图2是固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罐向车身的安装工序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定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X方向观察的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533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