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彩摄像头准确获取光敏值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53998.4 | 申请日: | 2021-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730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叶昌建;张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视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H04N9/04;G03B15/02;G03B15/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彩 摄像头 准确 获取 光敏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彩摄像头准确获取光敏值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摄像头进入夜视状态,通过补光灯PWM调制为80%的亮度和0%的占空比,再以3分钟为间隔,将PWM调制为100%的亮度和10%的占空比,在补光灯灭的时候进行读取硬件光敏二极管的光敏值,连续读取3次,去掉最大最小值最后得到的值就是正确的光敏值。解决夜视状态下,开启补光灯对硬件光敏二极管获取光敏值的干扰,正常夜视状态下,摄像头开启补光灯进行补光,获取光敏值不准确;本发明的解决方式是,在获取光敏值的时候,关闭补光灯;关闭的补光灯时候,不能让用户明显的感知到光照强度的变化,根据光敏二极管的变化曲线和摄像头的视频帧率,匹配相应设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全彩摄像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全彩摄像头准确获取光敏值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全彩摄像头在夜视情况下都会开机补光灯进行补光,然后在白天模式下关闭补光灯。目前摄像头判断是否白天黑夜的方式主要有硬件光敏二极管或者通过曝光值软件算法判断;
硬件光敏二极管判断方式,优点是使用简单,速度快获取准确;缺点是开启补光灯的情况下摄像头本身有漏光的可能性和存在补光灯反光造成获取的光敏值不准确;
曝光值软件算法判断方式,优点是不需要硬件二极管,省成本;缺点是获取的值抖动较大,获取速度慢,无法屏蔽反光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彩摄像头准确获取光敏值的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摄像头获取光敏值的常用方式,都无法对补光灯反光和设备自身的漏光的影响进行完美的屏蔽,硬件光敏二极管获取光敏值的方式;在开启补光灯的时候有两个主要的问题:1.设备漏光问题,因为光敏二极管和补光灯在设备上需要透光,所以就会留有空隙,不同的设备因为工人的安装会导致空隙大小不一,导致一致性差和影响准确性;2.补光灯反光,当设备开启补光灯的时候,因为补光灯比较亮,如果摄像头前有遮挡物就会有反光现象造成获取的光敏值不准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彩摄像头准确获取光敏值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摄像头进入夜视状态,通过补光灯PWM调制为80%的亮度和0%的占空比,再以3分钟为间隔,将PWM调制为100%的亮度和10%的占空比,在补光灯灭的时候进行读取硬件光敏二极管的光敏值,连续读取3次,去掉最大最小值最后得到的值就是正确的光敏值。
优选的,判断正确的光敏值是否超过夜视切换白天的阈值。
优选的,超过夜视切换白天的阈值初始化参数,读取次数清零。
优选的,没有超过夜视切换白天的阈值进入白天模式或进入黑夜模式。
优选的,进入白天模式时,在补光灯灭的时候,延时3MS,等待硬件光敏二极管稳定。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全彩摄像头准确获取光敏值的方法,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可以在不增加成本和明显影响功能的前提下获得准确的光敏值,大大的提高了产品夜视切换的准确率,从而提升产品使用体验;
2、本发明在不明显影响补光效果的影响下保证通过硬件光敏二极管获取的光敏值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全彩摄像头准确获取光敏值的方法,黑夜模式下的流程,首先设备进入夜视,开启补光灯,初始化参数次数为0,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控制PWM为80%亮度0%占空比,开启补光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视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视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539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