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梯次利用电芯、电池模组及其梯次利用电芯的拆卸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54892.6 | 申请日: | 2021-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35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王黎明;杨晓枫;曹楷;侯敏;曹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瑞浦青创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50/207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梁勤伟 |
地址: | 200135 上海市浦东新区自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梯次 利用 电池 模组 及其 拆卸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的梯次利用电芯、电池模组及其梯次利用电芯的拆卸方法,包括电芯和蓝膜,蓝膜连接于电芯外壁上;蓝膜包括第一蓝膜、第二蓝膜以及易拉蓝膜,第一蓝膜通过易拉蓝膜连接于第二蓝膜上,第一蓝膜和第二蓝膜分别连接于电芯两端;易拉蓝膜通过切膜刀切割后,第二蓝膜与第一蓝膜分离。本发明通过蓝膜的易拉结构能有效实现电芯的快速拆卸和更换,实现电芯的梯次利用,便于电池模组中电芯失效或重组的维修,节约时间,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梯次利用电芯、电池模组及其梯次利用电芯的拆卸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电池包在向CTP(celltopack)方向发展,电芯与Pack之间的连接方式通常会使用结构胶的形式进行粘接。
1、在Pack系统中发生单颗电芯失效的情况下,不易替换电芯,易造成整个Pack 系统的废弃或完全拆解带来的极高的维修费用;
2、在Pack系统在生命后期时,无法满足当前产品的需求,但可以重组作为储能的方式继续使用。目前重组由于胶封的原因,需要完全拆解,拆解工作量大。
经现有技术专利文献检索发现,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为CN213520157U,公开了一种梯次电芯重组结构,属于电动车制造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梯次电池利用只能拆分到模组阶段,无法拆解到电芯阶段而导致的难以完美匹配二轮电动车的工作电压的问题。包括若干组连接在一起的电芯组,所述电芯组包括梯次电芯、下底板和保持架,所述梯次电芯的下端插入下底板内并与下底板过盈配合,所述梯次电芯的上端插入保持架内并与保持架过盈配合,所述保持架和下底板的一侧设有连接卡槽,所述保持架和下底板的另一侧设有连接卡钩,相邻的两组电芯组通过连接卡槽卡接在连接卡钩上实现连接,每个梯次电芯均与铝排固定连接。而本发明提供了易拉结构的电芯,解决电芯与壳体不能快速分离的问题。因此,该文献与本发明所介绍的方法是属于不同的发明构思。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梯次利用电芯、电池模组及其梯次利用电芯的拆卸方法。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梯次利用电芯,包括电芯和蓝膜,蓝膜连接于电芯外壁上;
蓝膜包括第一蓝膜、第二蓝膜以及易拉蓝膜,第一蓝膜通过易拉蓝膜连接于第二蓝膜上,第一蓝膜和第二蓝膜分别连接于电芯两端;
易拉蓝膜通过切膜刀切割后,第二蓝膜与第一蓝膜分离,电芯与第二蓝膜分离。
一些实施例中,一体式蓝膜包裹于电芯上。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梯次利用电芯的电池模组,包括胶层和电池包箱体,梯次利用电芯底部通过胶层连接于电池包箱体,梯次利用电芯阵列排列于电池包箱体上。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蓝膜通过胶层连接于电池包箱体上。
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连接于多个梯次利用电芯上。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拆卸梯次利用电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切膜刀卡入电芯外表面,通过切膜刀对易拉蓝膜施加作用力,使易拉蓝膜分别脱离第一蓝膜和第二蓝膜;
S2、易拉蓝膜的脱离,使电芯与第二蓝膜进行分离,取出电芯;
S3、将电池包箱体上的第二蓝膜和与第二蓝膜连接的胶水层进行去除。
一些实施例中,切膜刀的内径>电芯的外径。
一些实施例中,切膜刀包括壳体和刀刃,壳体底部连接刀刃。
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的内径>电芯的外径。
一些实施例中,刀刃的内径≥电芯的外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瑞浦青创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瑞浦青创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548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