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网侧的负荷资源调控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58043.8 | 申请日: | 202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490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吴明兴;林少华;王宁;朱涛;王浩浩;别佩;陈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力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14 | 分类号: | H02J3/1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郭浩辉;许羽冬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网侧 负荷 资源 调控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网侧的负荷资源调控方法、装置及系统。通过采用预设的霍尔特‑温特模型以切合负荷基线周期性的特性,并根据历史运行数据组以及响应日运行数据组带入该霍尔特‑温特模型进行建模,从而提升了响应日负荷基线的计算准确性;进一步地,还根据响应日负荷基线以及响应日运行数据组计算所述负荷资源的历史响应偏差度。该负荷资源调控方法、装置及系统兼顾了针对不同资源的特异性以及不可控力的短期影响并通过预设的响应调度方法约束条件组以及预设的资源调控模型,计算获得最优资源调控方案并根据该方案进行调控,从而提升了负荷资源的响应调控的有效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网侧的负荷资源调控领域,涉及一种配网侧的负荷资源调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双碳”战略目标的推动下,我国逐渐转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模式。随着可再生能源和用户侧可调负荷的大规模并网,在多种能源互联和现货市场持续运行的新局面下,不同形式能源在生产和消费环节的耦合性越来越强。需求响应能够反映市场竞争和需求弹性发展,为用户侧资源参与电力市场和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提供新局面,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和电力系统平衡能力。在此背景下,负荷聚合商作为聚合大量可调节负荷资源的新兴市场主体得以迅速发展。然而,可调负荷资源存在分布不集中、响应不确定的特征,且用户参与需求响应存在偏好,制约了资源的有效调用。另一方面,负荷聚合商可影响用户响应定价策略的制定,进而影响其参与市场的响应电量与收益。因此,亟需一种需求响应资源优化控制方法,在对大量资源进行调用的同时,反映负荷资源的最优效果调用。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在多类型负荷资源下评价响应资源响应效果的基线选取;另一方面,目前关于负荷聚合商参与需求响应的研究主要关注其运行控制和市场竞争策略,实现负荷聚合商参与下的系统整体最优,对负荷聚合商与其他市场交易主体的报价策略进行了优化。
但是,现有技术仍存在以下缺陷:1、未考虑到需要根据响应当天实际负荷用电情况调整基线,导致参照现有基线做出的实际响应效果不一定为最优计算结果;2、未计及负荷聚合商在资源调控过程中,从合理调度用户侧资源角度出发,达到响应效果的最优化。
因此,当前需要一种配网侧的负荷资源调控方法、装置及系统,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现存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网侧的负荷资源调控方法、装置及系统,以提升负荷资源调控的有效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网侧的负荷资源调控方法,所述资源调控方法包括:获取负荷资源的历史运行数据组以及响应日运行数据组;根据预设的霍尔特-温特模型、所述历史运行数据组以及所述响应日运行数据组,计算获得所述负荷资源的响应日负荷基线;根据所述响应日负荷基线以及预设的响应调度方法,对所述负荷资源进行响应调控。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预设的霍尔特-温特模型、所述历史运行数据组以及所述响应日运行数据组,计算获得所述负荷资源的响应日负荷基线,具体包括:根据预设的霍尔特-温特模型以及所述历史运行数据组,计算获得所述霍尔特-温特模型中的模型参数组;根据所述模型参数组、所述霍尔特-温特模型以及所述响应日运行数据组,计算获得所述负荷资源的响应日负荷基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响应日负荷基线以及预设的响应调度方法,对所述负荷资源进行响应调控,具体包括:根据所述响应日负荷基线以及所述响应日运行数据组,计算获得所述负荷资源的响应日响应效果;根据所述响应日响应效果以及预设的响应偏差公式,计算所述负荷资源的历史响应偏差度;根据所述响应日运行数据组、所述历史响应偏差度、预设的约束条件组以及预设的资源调控模型,计算获得最优资源调控方案;根据所述最优资源调控方案,对所述负荷资源进行响应调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最优资源调控方案,对所述负荷资源进行响应调控,具体包括:根据所述最优资源调控方案对应生成响应计划指令;将所述响应计划指令发送给所述负荷资源对应的用户侧,以使所述用户侧根据所述响应计划指令进行需求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力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广东电力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580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