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分子分散型液晶组合物、液晶元件及调光元件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58989.4 | 申请日: | 202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862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中田秀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DIC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K19/46 | 分类号: | C09K19/46;G02F1/1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王茜;臧建明 |
地址: | 日本东京板桥区坂下三丁目3***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分子 分散 液晶 组合 元件 调光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与基材的密接性强、可靠性高、耐热性良好、尤其是加热后的雾度的变化少、电压接通时的透明性高的高分子分散型液晶组合物、液晶元件及调光元件。本发明的高分子分散型液晶组合物含有聚合性化合物与非聚合性液晶化合物。所述聚合性化合物含有一种或两种以上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为2000以上的多官能的(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作为第一成分,含有选自由重量平均分子量小于2000的多官能聚合性寡聚物及多官能聚合性单体所组成的群组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作为第二成分,含有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环状单官能聚合性化合物作为第三成分。所述非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含有一种或两种以上的非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作为第五成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分子分散型液晶组合物、使用所述高分子分散型液晶组合物而获得的液晶元件、以及使用液晶元件的调光元件。调光元件包含:用于智能窗(SmartWindow,SW)、住宅或大楼等建筑物的窗玻璃、门、分区(partition)、私人玻璃(privateglass)等中的调光元件;用于在汽车、飞机、船舶、电车等运输介质中所使用的玻璃窗、镜子、屋顶等中的调光元件;用于在数字照相机或智能手机等的调光中所使用的光快门、显示器用光源的光散射板、导光板、反射型显示器或透明显示器的反射板等中的调光元件。
背景技术
液晶材料分散于聚合物基质中而成的高分子分散型(Polymer Network LiquidCrystal Material,PNM)液晶元件或液晶材料介隔存在于聚合物网络中而成的高分子分散型液晶元件与一般的液晶元件不同,可调整元件的透过/散射程度。根据所述特征,可期待在反射型显示器、透明显示器、局部调光(local dimming)光扩散元件、可变型反射元件等高附加价值显示器等中的应用。另一方面,关于在灵活利用透过/散射的调光功能的建材用或运输用的窗玻璃、室内装饰、外观(exterior)、私人玻璃(直玻璃(Straight Glass,SG))或可变型投影仪屏幕、数字标牌等智能玻璃或智能窗(SW)等中的应用,由于伴随着近年来的通信技术的发展而使用移动终端且无论是工业用、还是家庭用也均可实现各种设备机器的控制,因此期望用于实现所述应用的调光材料。
尤其是,当在所述智能玻璃或智能窗(SW)上展开的情况下,进行高分子分散型液晶元件或高分子分散型液晶元件整个面的调光,因此一般而言以透明基材、透明电极层、所述液晶元件层、透明电极层、透明基材层那样的简单的结构对整个面施加电压。当在智能窗等中使用的情况下,由于不清楚对面的状况,因此期望高散射性,另外在透明状态下,也要求如什么都没有那样的高透明性。另外,这些的状态可进行电切换,但需要省电化,期望接通(ON)、断开(OFF)切换电压的低驱动电压。另外,就生产性的观点而言,重要的是可利用辊对辊方式直接形成于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膜或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膜那样的挠性基材。为了利用所述辊对辊方式进行生产,基材与所述液晶元件的密接性(接着性)也成为重要的特性,也要求对基材的高密接性。另外,智能窗等有时会在室外等使用,因此也要求高耐光性或高耐热性。
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使用特定的单体化合物来实现低电压驱动的例子,但存在密接性不充分的问题。另外,专利文献2中,为了改善耐光性而使用特定的液晶化合物,耐光性虽观察到一定的效果,但存在光散射性不充分的问题。专利文献3中,为了改善密接性而使用特定的聚合性化合物,密接性虽观察到一定的效果,但存在驱动电压高的问题。如此,要求平衡性良好地改善散射性、驱动电压、密接性的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6-20810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7-9185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11-0265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DIC株式会社,未经DIC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589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