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半导体照明器件的调光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65110.9 | 申请日: | 202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01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罗少平;石凌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融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5/10 | 分类号: | H05B45/10;H05B47/13;H05B47/165;H05B47/17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王艳君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半导体 照明 器件 调光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半导体照明器件的调光控制系统,涉及照明控制技术领域;包括红外传感器、数据分析模块以及调光控制模块;当半导体照明器件上电之后,红外传感器用于感应预设范围内是否有人以及对应的距离信息;当预设范围内有人,数据分析模块用于获取实时环境亮度信息和人员距离信息进行分析,得到半导体照明器件的调光值,进而确定半导体照明器件的切换模式,满足用户需求多样化;控制器用于将切换模式与当前光照模式相比较,若不一致,则生成切换指令并发送至调光控制模块;响应于接收到切换指令,切换分析模块用于获取半导体照明器件的模式切换信息并进行分析,根据切换系数判断是否执行切换指令,提高服务安全系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半导体照明器件的调光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灯光照明是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的照明工具为白炽灯和荧光灯;随着LED(发光二极管)照明技术出现,其由于节能、寿命长、低热量及环保等优点逐渐替代白炽灯、荧光灯和氙气灯而越来越多的被用户使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单一亮度的照明已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通用照明领域中,光源的调光性能已经成为衡量照明用具使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对光线的智能调控尤为重要;然而现有的调光控制系统功能单一、智能化程度低,同时若对照明用具频繁进行调光控制,容易对照明用具造成额外损耗,缩短其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半导体照明器件的调光控制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半导体照明器件的调光控制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用于半导体照明器件的调光控制系统,包括红外传感器、数据分析模块、模式监测模块以及调光控制模块;
当半导体照明器件上电之后,所述红外传感器用于感应预设范围内是否有人以及对应的距离信息;当预设范围内有人,所述红外传感器用于将感应到的距离信息传输至数据分析模块;
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用于获取实时环境亮度信息和人员的距离信息并进行分析,得到半导体照明器件的调光值TG,并根据调光值TG确定半导体照明器件的切换模式;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用于将切换模式传输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到切换模式后将切换模式与当前光照模式相比较,若不一致,则生成切换指令并发送至调光控制模块;
响应于接收到切换指令,由调光控制模块向切换分析模块发送切换指令确认消息;响应于接收到切换指令确认消息,所述切换分析模块用于获取半导体照明器件的模式切换信息并进行分析,根据切换系数QH判断是否执行切换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的具体分析步骤为:
对实时环境亮度信息进行分析,得到环境亮度迁移值H1;
统计预设范围内的人数为R1;将每个人的距离信息标记为Dm,统计Dm大于距离阈值的次数为C1;当Dm大于距离阈值时,将Dm与距离阈值的差值进行求和得到超距值CL;利用公式计算得到人员分布系数RF,其中a1、a2、a3为系数因子;
利用公式计算得到调光值TG,其中a4、a5为系数因子。
进一步地,根据调光值TG确定半导体照明器件的切换模式,具体为:
所述数据库内预存有光照模式与调光值的映射关系表,确定调光值TG在映射关系表中位于的调光值区间,若TG处于该调光值区间的持续时间达到第二时间阈值,则根据该调光值区间获取对应的光照模式并标记为切换模式;否则,保持当前光照模式不变。
进一步地,环境亮度迁移值H1的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按照预设间隔时长采集实时环境亮度信息,得到环境亮度排序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融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兰州融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651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