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动力模块化膜传氧食物链水体净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65147.1 | 申请日: | 202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2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霖;蔡然;魏爱书;张洪良;刘芮杉;张功良;苗瑞鹏;张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水星环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0;C02F3/10;C02F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付久春 |
地址: | 10004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模块化 膜传氧 食物链 水体 净化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动力模块化膜传氧食物链水体净化装置,包括:气候室的顶端开口上设置所述太阳能光伏板;所述气候室的底端开口内固定设置所述组合框架;所述植物固定框架设置在所述组合框架的植物安装位上;所述蓄电池和空气压缩机分别设置在所述植物固定框架周围的所述组合框架内;所述蓄电池的供电端子,分别与所述太阳能光伏板和空气压缩机电气连接;所述传氧膜组件设置在所述组合框架的底部,伸出至所述气候室下方。该装置无需外部能源和动力,集成了膜传氧和植物系统,具有增氧效率高,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好,与环境协调性好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水污染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动力模块化膜传氧食物链水体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黑臭水体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选用单一的方法治理难以恢复河流生态系统,需要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同时治理。
目前生物-生态修复方法应用较为广泛,如:人工生态浮岛、人工水下森林,利用构造合适的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修复水体生态系统平衡,提高自净能力,从而标本兼治。
但目前这些方法还不成熟,在恢复黑臭水体的自净能力、长效保持水质稳定时,并未重视水体中微生物含量极低而总氮高的特点。
目前有的项目中,通过水体曝气增氧技术,目的是提升微生物数量,但水体曝气增氧技术面临能耗高运行成本高的问题,导致充氧效果不足,也使得水体中微生物数量不足,污染物降解速度慢;同时充氧设备中的鼓风机和供气管路与水体周围自然环境不协调,对整体景观效果造成影响。而且现有曝气技术往往会导致河道底泥中气体释放,致使水体周围臭味超标,同时鼓风机噪声严重,导致周边居民投诉严重。
并且,现有的人工生态浮岛技术单体面积小,大多数是在小面积的河湖中使用,难以对较大的河湖进行生态修复,小型的生态浮岛管理维护只能在船上进行,操作难度高,工作量大。常用的生态浮岛植物季节影响较大,不能连续净化水体。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无动力模块化膜传氧食物链水体净化装置,能方便用于黑臭水体的修复与净化,无需外部能源,处理效果好,噪音小,适用范围广,进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无动力模块化膜传氧食物链水体净化装置,气候室、太阳能光伏板、组合框架、蓄电池、空气压缩机和传氧膜组件;其中,
所述气候室的顶端开口上设置所述太阳能光伏板;
所述气候室的底端开口内固定设置所述组合框架;
所述植物固定框架设置在所述组合框架的植物安装位上;
所述蓄电池和空气压缩机分别设置在所述植物固定框架周围的所述组合框架内;
所述蓄电池的供电端子,分别与所述太阳能光伏板和空气压缩机电气连接;
所述传氧膜组件设置在所述组合框架的底部,伸出至所述气候室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无动力模块化膜传氧食物链水体净化装置,其有益效果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水星环境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水星环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651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