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墨烯发热面料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68874.3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237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唐旭锋;周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翰唐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3/00 | 分类号: | B32B33/00;B32B5/02;B32B5/08;B32B5/26;B32B37/06;B32B37/10;B32B38/14;B32B38/16 |
代理公司: | 苏州简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06 | 代理人: | 李正方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发热 面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发热面料,包括面料主体,所述面料主体包括面料化纤、印花浆料、印花膜料、石墨烯粉与复合布料,所述面料化纤的成分为50‑65%,所述印花浆料的成分为8‑15%,所述印花膜料的成分为14‑19%,所述石墨烯粉的成分为7‑14%,所述面料化纤的成分为15‑20%,所述复合布料包括抗菌纤维材料、加强纤维材料、吸汗涤纶、防臭材料、保温棉料,以加强纤维材料为基层,抗菌纤维材料、吸汗涤纶复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石墨烯发热面料,在面料表面印花并在印花浆料内部加入石墨烯粉,充分混合,通过石墨烯可以达到发热的效果,增加面料的使用功能,同时通过复合的方式,增加面料的使用性能,具有抗菌、防臭、吸汗以及保温的效果,更加实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热面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石墨烯发热面料。
背景技术
石墨烯发热面料是一种可以自行发热而温暖身体的面料,发热面料具有发热性、保温性与柔软性,可以通过自身进行发热,隔温效果良好,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石墨烯发热面料的制造工艺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有的石墨烯发热面料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目前所谓的自发热纤维在发热方面的功能是有限的,因为从物质守恒定律出发,出现的热能只能从人体的皮肤呼吸中获得,目前作为保暖内衣的发热度,大约在3-5度左右,发热时间较短,性能较低,不利于人们的使用,还有,面料的使用性能可能较差,给人们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石墨烯发热面料。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墨烯发热面料,在面料表面印花并在印花浆料内部加入石墨烯粉,充分混合,通过石墨烯可以达到发热的效果,增加面料的使用功能,同时通过复合的方式,增加面料的使用性能,具有抗菌、防臭、吸汗以及保温的效果,更加实用,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石墨烯发热面料,包括面料主体,所述面料主体包括面料化纤、印花浆料、印花膜料、石墨烯粉与复合布料,所述面料化纤的成分为50-65%,所述印花浆料的成分为8-15%,所述印花膜料的成分为14-19%,所述石墨烯粉的成分为7-14%,所述面料化纤的成分为15-20%。
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面料化纤的成分为50%,所述印花浆料的成分为10%,所述印花膜料的成分为15%,所述石墨烯粉的成分为9%,所述面料化纤的成分为16%。
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面料化纤的成分为55%,所述印花浆料的成分为8%,所述印花膜料的成分为14%,所述石墨烯粉的成分为8%,所述面料化纤的成分为15%。
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面料主体成型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S1:挑选面料成型所需要的材料,包括一定量的面料化纤、印花浆料、印花膜料、石墨烯粉与复合布料,其中,复合布料单独进行制备成型;
S2:对复合布料进行成型加工制备,所述复合布料包括抗菌纤维材料、加强纤维材料、吸汗涤纶、防臭材料、保温棉料,以加强纤维材料为基层,抗菌纤维材料、吸汗涤纶、防臭材料、保温棉料复合成型;
S3:对面料进行成型制备,在印花膜料上进行印花操作,采用印花机进行成型制作,花型连接,在印花的位置加入一定量的印花浆料,同时印花浆料的内部加入一定量的石墨烯粉,充分进行混合;
S4:印花膜料上印花浆料与石墨烯粉混合进行烘干后,将加工后的印花膜料与面料化纤和复合布料进行热压成型复合;
S5:通过热合机对面料进行热合层压加工后,面料复合成型,对表面进行加工,石墨烯发热面料制备完成。
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S2步骤中加强纤维材料的成分为30-40%,所述抗菌纤维材料的成分为20-28%,所述吸汗涤纶的成分为15-22%,所述防臭材料的成分为8-16%,所述保温棉料的成分为20-2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翰唐纺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翰唐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688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能耗和链路质量的路由选择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方便识别的防伪溯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