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流控芯片进样装置和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69118.2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249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冯世伦;赵建龙;高则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前瞻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5/10 | 分类号: | G01N35/10;B01L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许亦琳;余明伟 |
地址: | 201108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流控 芯片 装置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流控芯片进样装置及使用方法,所述进样装置包括支架、移液件和连通件,所述支架设有放置部,用于放置移液件或连通件,所述移液件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出口与所述微流控芯片的进样口或出样口连通,所述连通件一端连通所述容纳腔的进口,另一端外接气压源。通过外部正气压源经过连通件施加到移液枪头中的样品上可实现正压进样,或者外部负气压源经过连通件施加到移液枪头中可实现负压进样和样品收集的作用。且本发明进样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制造成本低,使用移液枪头储样,避免交叉污染,便于常规实验室使用和产业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流控芯片领域,特别是一种微流控芯片进样装置。
背景技术
微流体芯片技术是目前迅速发展的高新技术和多学科交叉科技前沿领域之一,是生命科学、化学科学与信息科学信号检测和处理方法研究的重要技术平台。
微流体芯片系统设计中,流体驱动和控制是关键,可分为压力驱动、电驱动、热驱动、表面张力驱动,其中压力驱动是流体驱动的主流技术。压力驱动主要靠压力差让液体在芯片内部流动,如何让压力顺利的施加到样品上需要进样装置来实现。
目前传统进样方法是将样品置于注射器内,注射器通过软管和微流控芯片连接,造成大量样品浪费。另外一些做法是微流控芯片集成样品槽,使用专用夹具配合螺栓进行密封施压进样,进样接头需要经过两次螺纹配合锁紧进液软管,并且进样接头锁进深度无标定,导致各个接头与芯片的密封松紧不一,容易造成漏液现象;且芯片集成成本高,兼容性差。
为了实现微流控进样技术的产业化和便于常规实验室使用,探索一种结构简单、密封性能好、更换芯片快捷、兼容绝大多数微流控芯片的进样装置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微流控芯片进样装置和使用方法。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进样装置,包括支架、移液件和连通件;
所述支架设有放置部,用于放置移液枪头或连通件;
所述移液件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出口与所述微流控芯片的进样口或出样口连通;
所述连通件一端连通所述容纳腔的进口,另一端外接气压源。所述移液件为移液枪头或移液管。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包括底座、定位板和支柱;
所述支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和定位板连接;
所述定位板设有放置部。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柱底端与所述底座可旋转连接;
和/或,所述支柱顶端与所述定位板可旋转连接。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放置部包括一个或多个放置孔,所述放置孔为设于所述定位板上的通孔。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为U型底座,包括连接部和开口部;
所述支柱底端与所述连接部可旋转连接;
所述开口部用于放置微流控芯片。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通件包括第一连接件、转接件和第二连接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一端连通所述移液枪头,另一端连通所述转接件;
所述第二连接件一端连通所述转接件,另一端外接气压源。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件、转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采用软质管或硬质管制成。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柱为可伸缩式支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前瞻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前瞻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691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定装置、换液装置及测序仪
- 下一篇:一种CDN节点服务器的回源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