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检测多种融合基因的标准质粒及检测试剂盒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70087.2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80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熊术道;胡林辉;丁晨;丁洋洋;张佳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N15/63 | 分类号: | C12N15/63;C12Q1/6886;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42 | 代理人: | 姬淑银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检测 多种 融合 基因 标准 质粒 试剂盒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白血病相关多种融合基因的标准质粒及检测试剂盒,所述标准质粒的序列如SEQ ID NO:7所示。所述用于检测融合基因的试剂盒,包括所述标准质粒,同时还包括检测相关融合基因的引物和探针,所述引物和探针序列由SEQ ID NO:8‑SEQ ID NO:25组成;以上序列中,SEQ ID NO:8‑10用于检测BCR/ABL(P190型),SEQ ID NO:11‑13用于检测BCR/ABL(P210型),SEQ ID NO:14‑16用于检测AML/ETO,SEQ ID NO:17‑19用于检测CBFB/MYH11,SEQ ID NO:20‑22用于检测TEL/AML,SEQ ID NO:23‑25用于检测PML/RARA(L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检测白血病相关多种融合基因的标准质粒及检测试剂盒。
背景技术
在恶性肿瘤所致死亡率中,白血病占男性第八位(2.07%),女性第十位(2.57%),而且男性发病率及死亡率近10年有上升趋势。此外,在儿童及39岁以下人群中,白血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占第二位,对人们身心健康及社会经济发展危害极大。
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白血病的精准诊疗水平,对白血病诊断、治疗及预后意义重大。白血病融合基因(fusion gene)系染色体结构发生易位、倒位、缺失、重复等畸变,融合而成新的基因,进而编码融合蛋白,其是白血病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及特异性分子标志物。鉴于白血病融合基因等相关基因在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利用这些标志可以诊断不同类型的白血病,评估其预后,指导临床治疗,监测治疗效果,同时也补充细胞形态学、免疫学及细胞遗传学即MIC检查的不足。因此,白血病相关基因的检测,对白血病分型诊断、治疗、预后及机制研究意义重大。
目前临床上常使用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以及PCR等三种技术检测融合基因,但染色体核型分析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周期较长,对临床治疗指导较为滞后。与之相比,PCR较为迅速,1-2个工作日便可获得结果,用于指导临床。PCR检测融合基因可根据实验方法分为普通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其中,普通PCR检测步骤较长,需要琼脂糖电泳来判读实验结果,冗余的实验步骤容易产生实验误差。相较于普通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在PCR反应结束后,即可判读实验结果,且检测灵敏度较普通PCR高。然而,白血病融合基因种类繁多,不同的融合基因需要不同的引物来扩增,不同类型的融合基因在不同的反应管内进行,检测结果受不同反应体系和步骤繁多等因素干扰,造成系统误差,难以及时为临床诊断以及实时监控提供精确、可信、有效的数据和报告,进而难以精确指导白血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可以检测多种融合基因的荧光PCR检测试剂盒,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白血病检测结果受不同反应体系和步骤繁多等因素干扰,造成系统误差,难以及时为临床过程提供精确诊断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融合基因的标准质粒,所述质粒的序列如SEQID NO:7所示。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融合基因的试剂盒,所述试剂盒包括如上所述的标准质粒,所述质粒的序列如SEQ ID NO:7所示。
优选地,所述试剂盒还包括检测相关融合基因的引物和探针,所述融合基因包括BCR/ABL(P190型),检测所述BCR/ABL(P190型)融合基因的上游引物序列如SEQ ID NO:8所示,下游引物序列如SEQ ID NO:9所示,探针序列如SEQ ID NO:10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700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