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火灾救援现场的危险气体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73697.8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371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华;王文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应急管理部沈阳消防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37 | 代理人: | 杨伟 |
地址: | 110034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火灾 救援 现场 危险 气体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气体检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面向火灾救援现场的危险气体检测装置,通过将所述装置处于被测环境中,目标气体通过位于耐高温壳体上的进气口进入过滤器并将空中的粉尘和杂质滤除,然后到达各气体传感器和各试纸反应器,气体传感器通过感应目标气体的种类和浓度产生电信号,并将电信号发送给信息处理模块,试纸反应器将读取的颜色信号转化成电信号发送给信息处理模块,信息处理模块通过对电信号的计算处理,得到计算结果,并向预警模块发送对应的指令,预警模块根据指令做出相应的预警。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检测气体种类不足、类别不准确、耐高温性差、稳定性和可靠性低,以及风险报警策略、分类分级指示和战术关联不明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向火灾救援现场的危险气体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火灾是当今人类社会危害最大的灾害之一,火灾往往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巨额的财产损失。而对人员造成伤害最大的因素是火灾现场燃烧产生的大量有毒有害烟气,据统计,由于火灾烟气吸入中毒死亡的人数占火灾总死亡人数的75%左右。这说明在火灾事故救援现场实施有毒有害气体侦检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火灾事故现场烟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氰化氢、氯化氢等15种气体,是建筑火灾事故中致死率最多的有毒有害气体。然而,由于缺少专业的火灾救援和火场勘验气体侦检装备,目前消防救援队伍配备的复合气体检测仪,无法实现对上述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覆盖,只能检测其中的4至6种气体,检测广谱性不足,不能适用关联明确的消防救援战术行为,无法满足火灾现场救援人员、火场调查勘验人员的作业安全和职业安全防护。
具体表现为,一是当前的检测设备耐高温能力差,检测元器件在高温环境中极易失效,导致无法测量和预警。二是当前的气体检测仪无法准确测量出目标气体的种类,如二氧化硫、氯气、硫化物等气体都能使电化学传感器接收到相似的指示信号,无法有效测出有毒气体的类型。三是当前气体检测仪的稳定性和灵敏度参差不齐,在检测单元失效的情况下无法准确地发出失效预警,从而导致测量误差过大甚至失效的情况发生。四是在检测单元失效时通常没有备用措施导致检测仪器稳定性和可靠性不足。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气体检测仪无法准确测量出目标气体的种类、易发生测量误差大或失效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在高温环境和多种危险气体存在情况下,更精确和有效地检验出危险气体的种类和浓度,并实现危险预警和失效预警,提高检测仪器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气体检测装置。
为达到发明目的,提供一种面向火灾救援现场的危险气体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壳体、进气口、过滤器、至少两个气体传感器、信息处理模块、预警模块;所述壳体采用耐高温材料制成,所述进气口贯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过滤器、所述气体传感器、所述信息处理模块、所述预警模块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过滤器的进气端与所述进气口连接,所述气体传感器与所述过滤器的出气端连接,所述气体传感器与所述信息处理模块电性连接,所述预警模块与所述信息处理模块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泵吸模块、多通连接器、管道;所述多通连接器包含至少三个接口,所述进气口、所述过滤器、所述泵吸模块和所述多通连接器分别通过所述管道依次连接,所述气体传感器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多通连接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若干试纸反应器、若干化学检测试纸,所述试纸反应器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多通连接器连接,所述化学检测试纸设置于所述试纸反应器的内部,所述化学检测试纸采用至少两种不同的种类。
进一步地,所述试纸反应器的个数为至少两个;所述设备还包括至少两个气阀,所述气阀分别设置于所述试纸反应器与所述多通连接器之间的管道,所述气阀分别与所述信息处理模块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信息处理模块包括失效检测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失效检测单元分别与所述气体传感器、所述试纸反应器电性连接,用于检测所述气体传感器和/或所述化学检测试纸是否失效,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气阀电性连接,用于向所述气阀发送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应急管理部沈阳消防研究所,未经应急管理部沈阳消防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736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语音交互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电连接器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