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β银环蛇毒检测用生物材料、一种非诊断目的检测β银环蛇毒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74038.6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527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李灿鹏;段权镁;赵卉;李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G01N33/58;G01N33/543;G01N21/78;G01N21/31;C01G4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赵琪 |
地址: | 650091***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银环蛇 检测 生物 材料 诊断 目的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β银环蛇毒检测用生物材料、一种非诊断目的检测β银环蛇毒的方法,属于磁吸附生物传感技术领域。本发明以AuNPs@ZnFe2O4@COF为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性,与β银环蛇毒的第一抗体结合,所得生物材料能够特异性识别并吸附捕获β银环蛇毒抗原,避免相似毒素成分的干扰,提高β银环蛇毒检测结果的灵敏性和准确度。本发明利用CuO2‑Apt酶材料特异性识别β银环蛇毒并催化CuO2的显色底物显色,随着β银环蛇毒的浓度增加,紫外分析检测到的吸光度增强,且在0.0001~100ng/mL的β银环蛇毒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下限为0.1fg/mL。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吸附生物传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β银环蛇毒检测用生物材料、一种非诊断目的检测β银环蛇毒的方法。
背景技术
银环蛇是陆地上第四大毒蛇,也是我国境内毒性最强的蛇,一条成年银环蛇的1毫克毒素可以致十几人死亡。银环蛇毒液中所含毒素,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多肽,以神经毒素为主,包括α-银环蛇毒素(α-BGT)、β-银环蛇毒素(β-BGT)、κ-银环蛇毒素(κ-BGT)、γ-银环蛇毒素(γ-BGT)和磷脂酶A等酶类等。被银环蛇咬时不会感到疼痛反而嗜睡,轻微中毒时身体局部产生麻痹现象,若是毒素作用于神经肌肉交接位置,则会阻绝神经传导路线,致使横纹肌无法正常收缩,导致呼吸麻痹,作用时间约40分钟至2小时,或长达24小时。在抗蛇毒血清应用以前,银环蛇咬伤死亡率极高。
目前传统的检测蛇毒的方法有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此法将可溶性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到聚苯乙烯等固相载体上,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进行免疫反应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此方法可以直接使用抗体捕获β银环蛇毒抗原,并通过携带探针的抗体进行显色测定。然而,现有ELISA法检测β银环蛇毒时,易受相似毒素成分(如α-银环蛇毒,眼睛王蛇毒,金环蛇毒,蝮蛇毒)的干扰,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β银环蛇毒检测用生物材料、一种非诊断目的检测β银环蛇毒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β银环蛇毒检测用生物材料能够特异性吸附β银环蛇毒,提高β银环蛇毒检测结果的灵敏性和准确度。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β银环蛇毒检测用生物材料,包括β银环蛇毒的第一抗体和与所述β银环蛇毒的第一抗体结合的AuNPs@ZnFe2O4@COF材料,所述AuNPs@ZnFe2O4@COF材料包括ZnFe2O4@COF和负载于所述ZnFe2O4@COF表面的金纳米粒子,所述ZnFe2O4@COF包括COF基体和负载于所述COF基体表面和内部的ZnFe2O4。
优选的,所述AuNPs@ZnFe2O4@COF材料中,金纳米粒子与ZnFe2O4@COF的质量比为(2.5~4.5):(7~9);
所述ZnFe2O4@COF中,ZnFe2O4与COF基体的质量比为12~20:1。
优选的,所述AuNPs@ZnFe2O4@COF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1,3,5-三(4-氨基苯基)苯、对苯二甲醛、ZnFe2O4与有机酸催化剂混合,进行反应,得到ZnFe2O4@COF;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大学,未经云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740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私有协议的单向安全传输简便装置
- 下一篇:大型压力机锻造用回转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