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薄紫铜薄带的制备方法及超薄紫铜薄带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75428.5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066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胡斐斐;詹裕福;刘羽飞;张旺;赵久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铜业集团铜板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C22F1/08;C21D9/5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330096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薄 紫铜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射频电缆带和光伏行业的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薄紫铜带的制备方法及超薄紫铜带。该制备方法的工序为:水平连铸的紫铜铸坯的上下表面进行铣面,依次进行多道次粗轧、中轧、退火处理、预精轧、退火处理、精轧、退火处理,清洗分切,即得到超薄紫铜薄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解决超薄紫铜带易粘结和晶粒不好的问题;解决超薄紫铜带清洗线容易断带和表面清洗不净的问题;解决软态紫铜薄带分条配刀技术难度极高的问题;解决了软态紫铜薄带分条缺陷多的难题;解决了软态紫铜薄带分切对刀具精度要求极高的难题;解决了软态紫铜薄带分条带包装时损伤端面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射频电缆带和光伏行业的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薄紫铜带的制备方法及超薄紫铜薄带。
背景技术
随着电信和电力行业的发展,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发展速度将高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预计达15%以上。从产品发展趋势上看,铜板带需求结构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的复杂态势,向着超薄、高质量、高精度方向发展。软态紫铜超薄带产品行业发展较快,市场需求量大,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预测, 2018年射频电缆带用于外层包覆的紫铜带达到20万吨,铜包铝导体材料所用紫铜带达到10万吨,光伏行业所用紫铜带达到5万吨。
紫铜超薄带加工费比普通紫铜带材加工费高出一倍,但国内很多企业受限于装备技术水平等原因,导致难以实现软态紫铜超薄带产业化,特别是软态紫铜超薄带分条边部质量要求很高,边部剪切质量的控制难度较大,剪切时主要质量问题就是剪切后容易出现较多的毛刺、卷边、窝边、刀痕等质量问题,同时因为这类产品具有材质软、厚度薄、宽度窄、卷重大等特点,其在后续包装过程中容易出现变形、刮伤、碰伤等质量问题,造成客户投诉、退货较多,产量一直难以提高。
因此,攻克软态紫铜超薄带的生产难题,开发市场所需的高精度、超薄分条紫铜带是材料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市场的必然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超薄紫铜带的制备方法及超薄紫铜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上述以及潜在的任一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薄紫铜薄带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水平连铸的紫铜铸坯的上下表面进行铣面,得到一定的厚度紫铜铸坯,再进行多道次的粗轧,得到粗轧紫铜带坯;
S2)对S1)得到粗轧紫铜带坯进行多道次中轧,得到中轧紫铜带坯,再进行中间退火处理;
S3)对S2)处理后的紫铜带坯进行多道次的预精轧,再进行预精轧退火处理;
S4)对S3)处理后的紫铜带坯进行多道次的精轧,再进行预精轧退火处理;
S5)对S4)处理后的紫铜带坯进行酸洗,分切,即得到超薄紫铜薄带。
进一步,所述S1)中粗轧的工艺具体为:粗轧时采用上工作辊为凸辊,下工作辊为平辊,其中上工作辊凸度为0.02-0.05mm;轧制变形量为80-95%。
进一步,所述S2)中的中轧工艺具体为:中轧时工艺润滑采用全油润滑的方式,轧制力为2000kN-3000kN,弯辊方式采取正弯,弯辊力30-40KN,中轧变形量为40-60%左右;
采用气垫炉进行中间退火,退火温度为650-700℃,退火速度为30-50mm/min。
进一步,所述紫铜带坯的抗拉强度200-250MPa,延伸率30-40%,维氏硬度50-60,晶粒度0.01-0.03mm。
进一步,所述S3)中的预精轧具体工艺为:轧制时辅助液压弯辊力,采用后张力大于前张1-3kN的方法;预精轧后同样采用气垫炉进行中间退火,退火温度为650-700℃,退火速度为60-70m/min,预精轧后抗拉强度200-250MPa,延伸率30-40%,维氏硬度50-60,晶粒度0.01-0.0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铜业集团铜板带有限公司,未经江西铜业集团铜板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754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