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磁共振测量致密岩石润湿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78975.9 | 申请日: | 2021-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356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0 |
发明(设计)人: | 梁灿;贾子健;郭龙;宋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13/00 | 分类号: | G01N13/00;G01N5/02;G01N24/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丁燕华 |
地址: | 213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磁共振 测量 致密 岩石 润湿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核磁共振测量致密岩石润湿性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测量岩样氦气孔隙度Φ;S2:测量饱和岩样质量m0,核磁共振T2曲线T2_0;S3:对饱和岩样一次离心,测量一次离心岩样质量m1,同时测量一次离心状态岩样的核磁共振T2曲线T2_1;S4:测量自吸水岩样质量记录m2,核磁共振T2曲线T2_2;S5:对自吸水后的岩样进行二次离心处理,测量岩样质量m3,核磁共振T2曲线T2_3;S6:测量自吸油岩样质量记录为m4,核磁共振T2曲线记录为T2_4;S7:计算岩样自吸水含量Pspw和自吸油的含量Pspo;S8:计算核磁共振法润湿性指数,并根据核磁共振法润湿性指数进行岩样润湿性判定。本发明过程中不涉及反复驱替以及自吸步骤,减少了中间环节,操作及计算简单方便,提高了测量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致密储层润湿性的实验室测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核磁共振测量致密岩石润湿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非常规油气藏尤其是源内致密油气藏的不断发现,润湿性的复杂化严重影响了油气赋存机制,同时导致了不同于常规油气藏的岩石物理响应,因此,岩石润湿性的评价成为岩石物理实验和测井解释必须面对的课题之一。现有评价油藏岩石润湿性的方法主要包括直接测量接触角的方法和间接测量润湿性相对指数方法。
接触角法作为测量润湿性的直接测量方法,根据水滴或者油滴在固体表面的铺展角度来衡量润湿性,常用的是置液滴法和吊板法。测量样品选择石英和方解石等矿物片,由于没有考虑表面粗糙度、矿物种类变化等,不能代表油藏岩心。而相对指数方法能够获得油藏岩心平均润湿性,主要包括:(1)Amott法,以测量岩心自发吸入液量为基础的Amott法(也称为自吸法);(2)USBM法,以计算离心法毛管压力曲线下包络面积为基础的USBM法(离心机法)法;(3)Amott-USBM混合法,以测量吸入率为基础的自吸法。当然,还有其他实验室的手段能够间接开展润湿性判断,比如:低温扫描电镜法通过观测油水在岩石不同孔隙结构中的分布形态判断润湿性;Wilhelmy动力板法依据计算粘附力,与油层其它力相比较来判定润湿性;以及相对渗透率和电阻率指数法等。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作为复杂油气藏岩石物理参数评价的重要手段,自1956年首次应用在砂岩中开始,对岩石润湿性的探索从未停止。关于岩石润湿性的核磁共振识别和表征方法紧跟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从一维T1和T2,到二维T2-D,甚至成像手段;研究对象从多孔介质玻璃珠、人造岩心到天然岩心。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岩石/孔隙流体的复杂性以及润湿性对诸多岩心物理特征的影响,至今仍不完善和成熟。近几年,随着致密油湿非常规储层的发现,聚焦致密岩石的润湿性研究持续推进。
而现有文件(专利号为CN109030292)一种致密岩石润湿性确定的新方法虽然提及基于自吸法的核磁共振测量。但是该方法的涉及多个自吸、驱替等环节,存在中间环节多,且计算繁琐的问题。而中间环节越多,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就越复杂。因此,如何有效的开展致密岩石润湿性的实验室测量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核磁共振测量致密岩石润湿性的方法,减少了自吸驱替等中间环节利用核磁共振差谱法实现对岩石润湿性的测量,为非常规油气勘探岩石物理实验提供方案。
本发明中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核磁共振测量致密岩石润湿性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测量岩样氦气孔隙度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工学院,未经常州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789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