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伏太阳能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81087.2 | 申请日: | 2021-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562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徐茂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合创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5/16 | 分类号: | H01L25/16 |
代理公司: | 山东诺诚智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09 | 代理人: | 佘莉芳 |
地址: | 276100 山东省临***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 能用 半导体 发光二极管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伏太阳能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涉及发光二极管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光伏太阳能用发光二极管在实际应用时多在二极管的外部电路板上或直接外挂太阳能板进行使用,进而增加额外空间占用的问题,包括承载机构,所述承载机构的主体为圆盘状结构设计,本发明中将罩体安装于覆盖组件的外侧,并将罩体与基座进行拧接装配,装配后安装在罩体内侧的聚光组件会位于聚能组件的正下方位置,此时有光照时会通过聚光组件进行聚光后通过聚能组件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供底座中的半导体进行供电使用,进而达到更加实用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光二极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光伏太阳能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简称为LED,当电子与空穴复合时能辐射出可见光,因而可以用来制成发光二极管,而太阳能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因此若将两者进行结合,即可大大的节省能源消耗。
现有的光伏太阳能用发光二极管目前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现有的发光二极管在当单个元件出现损坏时需要人工攀爬到高程对光伏太阳能进行检修操作,而在当恶劣天气或空间狭小的状态下不便于人工干预对损坏的发光二极管进行更换,进而会影响正常使用,以及当多个发光二极管除正常显示必要的光亮外,无法对多余的光资源进行利用,进而存在着局限性。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光伏太阳能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以期达到更具有实用价值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光伏太阳能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以解决现有的光伏太阳能用发光二极管在实际应用时多为在二极管的外部电路板上或直接外挂太阳能板进行使用,进而会增加额外的空间占用,再者是目前多为整体装配结构设计,进而在当单一元件出现损坏时需要将整个二极管进行更换,进而存在着使用缺陷的问题。
本发明一种光伏太阳能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光伏太阳能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包括承载机构;
所述承载机构的主体为圆盘状结构设计,且承载机构的内部还安装有限位机构,在限位机构的上侧还设置有拖载机构,在拖载机构的上侧还设置有发光机构,发光机构包括聚能组件,聚能组件的主体为上细下粗的锥套形结构设计,且聚能组件的内部设置有电容,在聚能组件的底端为太阳能板结构设计,发光机构包括吸附组件,吸附组件的主体为磁吸电极结构设计,且两处吸附组件分别安装在覆盖组件的底端面左右两侧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
连接组件,连接组件的主体为螺旋状的记忆金属套结构设计,且两处连接组件呈横向阵列安装在基座的内侧位置,在连接组件的上侧还设置有限位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拖载机构包括:
底座,底座的主体为内部开设有环槽的圆盘状结构设计,且底座的环槽内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触点,在底座的顶端面还设置有半导体;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机构包括:
覆盖组件,覆盖组件的主体为灯罩结构设计,且覆盖组件的直径小于罩体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
基座,基座的主体为内壁上开设有螺纹的圆盘状结构设计,且基座的内部还呈横向阵列开设有两处圆孔;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机构包括:
罩体,罩体的主体为透明筒体结构设计,且罩体的外壁下侧还开设有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拖载机构包括:
卡合组件,卡合组件的主体为圆柱体结构设计,且卡合组件的外周面左右两侧均弹性连接有限位珠,在卡合组件的上侧还设置有发光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合创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合创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810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