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掉电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82091.0 | 申请日: | 2021-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958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8 |
发明(设计)人: | 陈虎;商怀昊;丁万强;冯兆冰;孙玉忠;王平安;张义正;李德爽;肖鹏;刘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9/155 | 分类号: | G01R19/155;G01R19/165 |
代理公司: | 大连至诚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42 | 代理人: | 张海燕;杜广虎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掉电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掉电检测方法,包括:步骤1、设置采样周期,设置采样周期Ts内的采样数量Ns;步骤2、在一个采样周期内,采样Ns个三相线电压瞬时值,计算采样的三相线电压瞬时值的绝对值;步骤3、根据采样的三相线电压瞬时值的绝对值,判断三相线电压是否处于掉电状态;步骤4、根据三相线电压的连续掉电的采样周期数量,判断三相线电压的掉电类型,所述掉电类型包括:单相掉电、三相掉电。本发明利用采集到的线电压,在设定周期内通过与设定阈值比较和计算,推断出电网运行状况,并分析得出具体掉电状态,如某一相掉电或三相掉电,并及时发出掉电报警信号和掉电状态,有利于后端伺服系统及时调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掉电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掉电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迅速发展,以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构成的交流调速系统在数控机床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数控机床在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电网电压波动以及掉电的状况,当电网出现异常波动或突然断电情况,此时智能电源模块内部的直流母线电容能够维持一段时间以供后端伺服系统继续运行,该维持时间一般持续几十毫秒到一百毫秒。
但是如果不能及时检测电网异常情况,判断电网侧掉电现象,待直流母线电容电量耗尽后,将没有足够能量维持后端伺服系统继续运行,对正在工作的整机系统产生报警或故障的影响,甚至对正在加工的工件产生破坏,这种电网掉电现象不仅会影响自身设备的正常工作和稳定性,而且也给正在加工的工件带来损伤的风险,且使用外部电网电压监控模块进行掉电检测,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克服以上问题。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设置采样周期,设置采样周期Ts内的采样数量Ns;采样周期Ts的范围、采样数量Ns的数值,均根据经验设定;
步骤2、在一个采样周期内,采样Ns个三相线电压瞬时值,并计算采样的三相线电压瞬时值的绝对值;
步骤3、根据采样的三相线电压瞬时值的绝对值,判断三相线电压是否处于掉电状态;若三相线电压处于掉电状态,则进行下一步骤;若三相线电压不处于掉电状态,则对下一采样周期,重复步骤2-步骤3的操作,直至三相线电压处于掉电状态;
步骤4、根据三相线电压的连续掉电的采样周期数量,判断三相线电压的掉电类型,所述掉电类型包括:单相掉电、三相掉电。
进一步地,步骤2中,判断三相线电压是否处于掉电状态包括:
将采样的Ns个三相线电压瞬时值的绝对值之间进行比较,在Ns个所述绝对值中,选择大于其他绝对值的绝对值,即第一绝对值,并将第一绝对值和设定阈值进行对比,若第一绝对值小于设定阈值,则判断三相线电压处于掉电状态;反之,则判断三相线电压不处于掉电状态;设定阈值为根据经验设定。
进一步地,步骤4包括:
掉电计数x加1,重复步骤2-步骤3,若下一采样周期未掉电,则判断三相线电压处于单相掉电状态,掉电计数x归零,进行单相掉电报警;若下一采样周期,仍为掉电状态,则重复上述步骤,当掉电计数x的数值大于等于阈值时,则判断三相线电压处于三相掉电状态,并进行三相掉电报警;掉电计数x为初始值为0的正整数,阈值为根据经验判断。
进一步地,在选择采样周期的范围时,根据以下策略进行选择:
在一个采样周期内,一个单相线电压瞬时值的绝对值,持续大于其他两个单相线电压瞬时值的绝对值。
进一步地,当三相线电压处于单相掉电状态时,根据每个单相线电压瞬时值的绝对值,判断掉电的单相线电压:
在三相线电压掉电时所处的采样周期中,将每个单相线电压瞬时值的绝对值中最大的绝对值,分别作为第一故障值、第二故障值、第三故障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820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