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先导式溢流阀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83130.9 | 申请日: | 2021-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85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7 |
发明(设计)人: | 冯贻江;叶中威;侯钟剑;洪牧野;张新飞;朱滔滔;吴跃华;陈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高宇液压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7/10 | 分类号: | F16K17/10;F16K17/06;F16K1/36;F16K27/02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63 | 代理人: | 孙圣贵 |
地址: | 317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先导 溢流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先导式溢流阀,属于液压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因高压溢流导致液压油发热的问题。本先导式溢流阀包括具有弹簧腔、回油腔和进油腔的阀体,阀体内滑动连接有主阀芯,弹簧腔内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弹性作用在主阀芯的一端使得主阀芯的另一端阻断进油腔和回油腔,主阀芯的内部设有安装腔,安装腔的腔壁上开设有与回油腔连通的溢流孔和能与弹簧腔连通的进油孔,安装腔内设有压力弹簧和锥阀,锥阀在压力弹簧的弹性作用下阻断进油孔和溢流孔。本先导式溢流阀具有提高溢流阀结构紧凑性,同时解决因高压溢流导致的液压油发热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先导式溢流阀。
背景技术
溢流阀通常设置在液压系统中,当系统压力超过溢流阀设定的开启压力值时,溢流阀自动开启,使得液压系统中的部分油液回油箱,以保证液压系统不会因压力过高而发生事故。溢流阀按照结构的不同可细分为直动式溢流阀和先导式溢流阀,其中,先导式溢流阀通常应用在回油压力较高的液压系统中。
现有技术中的先导式溢流阀主要包括先导阀和主阀,先导阀和主阀相连,主阀具有进油口、回油口和弹簧腔,主阀内滑动连接有两端分别位于进油口和弹簧腔内的主阀芯,先导阀具有进油腔、回油腔和锥阀,回油腔内设有弹性抵靠锥阀使得锥阀分隔进油腔和回油腔的压力弹簧,进油腔与主阀的弹簧腔连通,且进油腔上开设有连通主阀进油口的节流孔,回油腔与主阀的回油口连通。当液压系统运行时,压力油自进油口流入,油液压力流入先导阀的进油腔和主阀的弹簧腔,当油液压力不足以推动锥阀移动时,先导阀内没有油液流动,此时主阀弹簧腔的压力和进油口的压力相等,使得主阀芯处于关闭状态;当油液压力克服压力弹簧弹力推动锥阀移动时,油液依次经先导阀回油腔、主阀回油口流回油箱,此时先导阀的进油腔内油液流动,导致主阀弹簧腔的压力小于进油口的压力,使得主阀芯开启,进而连通阀体的进油口和回油口。例如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了一种使用磁流变先导阀的溢流阀申请号:201510071719.9。
可见在现有先导式溢流阀中,只有在锥阀移动后主阀芯才会因压力差而移动,即先导阀的开启和主阀的开启是有先后顺序的,且先导阀和主阀是两个具有独立腔室的阀,导致现有先导式溢流阀存在体积大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方式就是将锥阀和主阀芯均设集中设置在一个阀内,因作用在锥阀的弹簧压力和作用在主阀芯上的弹簧压力是不同的,故该阀就需要有两个分别用于设置锥阀和主阀芯的腔室,这无疑需要将阀的体积设置的较大,然而一个较大的阀体相较于设置两个小阀体对于结构紧凑性的帮助极为有限,若是出于结构紧凑性的考虑将该阀的阀体设置的较小,这无疑会牺牲该阀的各腔室和各流道的流通面积。但是,在此需要考虑的是先导式溢流阀的应用环境,其通常应用在回油压力较高的液压系统中的,若是将阀的各腔室和各流道的流通面积的缩小,无疑会导致液压油的流速在流经溢流阀时进一步增大,进而导致液压油的温度升高,而过高的油温将造成液压油变质,甚至造成液压系统元件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先导式溢流阀,提高溢流阀结构紧凑性,同时解决因高压溢流导致的液压油发热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先导式溢流阀,包括具有弹簧腔、回油腔和进油腔的阀体,所述阀体内滑动连接有主阀芯,所述弹簧腔内设有复位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弹性作用在主阀芯的一端使得主阀芯的另一端阻断进油腔和回油腔,所述主阀芯的内部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腔壁上开设有与回油腔连通的溢流孔和能与弹簧腔连通的进油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压力弹簧和锥阀,所述锥阀在压力弹簧的弹性作用下阻断进油孔和溢流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高宇液压机电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高宇液压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831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