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隔离交换机端口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83662.2 | 申请日: | 2021-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858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周思骏;殷聪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9/111 | 分类号: | H04L49/111;H04L49/35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朱颖;黄健 |
地址: | 10000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离 交换机 端口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一种隔离交换机端口的方法和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运维平台基于用户输入的目标交换机的标识及目标端口的标识,生成隔离指令;目标交换机为存储区域网络中待隔离端口的交换机,目标端口为目标交换机待隔离的端口;隔离指令包括目标交换机的标识、目标端口的标识以及用于对目标交换机的端口进行隔离的目标隔离端口命令,隔离指令用于指示第一服务器向目标交换机下发目标隔离端口命令,第一服务器是存储区域网络的服务器;运维平台向该第一服务器发送隔离指令。通过预先存储不同品牌的交换机的隔离端口命令和交换机的信息,根据交换机的标识确定适用于该交换机的目标隔离端口命令,自动对交换机的端口进行隔离,提高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离交换机端口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金融行业的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架构的变革,存储网络也随之发生改变,例如,随着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SAN)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的交换机投入使用到SAN中。
在交换机的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一些生产需求对交换机的端口进行隔离。目前已知的一种隔离交换机端口的方式是,手动登录交换机的账号后,通过输入隔离端口命令对该交换机的待隔离的端口进行隔离。但不同品牌的交换机的隔离端口命令不同,输入隔离端口命令时容易出错,因此,处理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隔离交换机端口的方法和装置,以提高对交换机的端口进行隔离处理的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隔离交换机端口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运维平台基于用户输入的目标交换机的标识及目标端口的标识,生成隔离指令;所述目标交换机为SAN中待隔离端口的交换机,所述目标端口为所述目标交换机待隔离的端口;所述隔离指令包括所述目标交换机的标识、所述目标端口的标识以及用于对所述目标交换机的端口进行隔离的目标隔离端口命令,所述隔离指令用于指示第一服务器向所述目标交换机下发所述目标隔离端口命令,所述第一服务器是所述SAN的服务器;所述运维平台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所述隔离指令。
基于上述方案,服务器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目标交换机的标识及目标端口的标识,生成包括适用于目标交换机的目标隔离端口命令的隔离指令,并将隔离指令发送给服务器,以指示服务器对目标交换机的目标端口进行隔离,无需用户手动输入隔离端口命令,有利于提高处理效率。
可选地,所述运维平台基于用户输入的目标交换机的标识及目标端口的标识,生成隔离指令,包括:所述运维平台基于用户输入的交换机的标识和预先获取的至少一个交换机的信息,确定所述目标交换机的品牌;所述运维平台基于预先存储的品牌与隔离端口命令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隔离端口命令;所述运维平台基于所述目标隔离端口命令、所述目标交换机的标识及所述目标加端口的标识,生成所述隔离指令。
可选地,所述第一服务器为多个服务器中的一个,所述多个服务器中的每个服务器对应于一个SAN;以及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运维平台基于用户输入的服务器的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将所述多个服务器中与所述IP地址对应的服务器确定为所述第一服务器。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运维平台根据预设的白名单,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器是否具有隔离所述SAN中交换机端口的权限;其中,若所述第一服务器属于所述白名单,所述第一服务器具有隔离所述SAN中交换机端口的权限;或,若所述第一服务器不属于所述白名单,所述第一服务器不具有隔离所述SAN中交换机端口的权限。
可选地,所述预先获取的至少一个交换机的信息中的每个交换机的信息包括所述每个交换机的登录账号和登录密码,以及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运维平台确定所述目标交换机的登录账号和登录密码;所述运维平台基于所述登录账号和所述登录密码登录所述目标交换机;在登录成功的情况下,所述运维平台确定具有对所述目标交换机的操作权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836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