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垃圾分类投放点的垃圾箱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88776.6 | 申请日: | 202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29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黄一茹;姚鹏;崔洁;杨凯;周国顺;曹彦彦;肖诚斌;赵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1/14 | 分类号: | B65F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磐华律师事务所 11336 | 代理人: | 高伟 |
地址: | 211106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苏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垃圾 分类 投放 垃圾箱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垃圾分类投放点的垃圾箱,包括本体和电机,所述本体包括投放区、储存区、压缩板和牵引装置,所述投放区和储存区相连通,所述压缩板通过牵引装置直接从投放区行进至储存区以实现将垃圾压缩带离投放区并将压缩后的垃圾储存在储存区,因此提供了一种带压缩和暂存功能的垃圾箱,主要解决了目前存在的“其它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垃圾箱,需安排专人值守,垃圾堆积密度低,易满溢,垃圾箱更换频繁,人力成本高,占用储存空间大的问题,同时可以保证投放区有足够的空间供用户进行长时间的垃圾投放;并且在对垃圾进行体积压缩的同时,提供储存区用于暂存压缩的垃圾,可以更大程度的降低清运频次,从而节省人力及运输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分类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垃圾分类投放点的垃圾箱。
背景技术
随着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居民小区开始施行定点垃圾分类投放措施,即小区全体居民于小区内设置的1-2个垃圾分类投放点进行垃圾集中投放。由于整个居民区的生活垃圾集中投放,造成垃圾桶装满速度快,需要高频率的更换。尤其对于其它垃圾而言,由于其组成主要是卫生用纸、塑料薄膜和食品包装等,堆积密度小,家庭产出体积量大,因此其对应的“其它垃圾”垃圾箱极易满溢,更换频率更为频繁。而对于可回收垃圾,由于其含有大量塑料瓶、纸盒等可回收物,因此堆积密度低,同样造成了垃圾箱内空间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先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垃圾分类箱用的简易垃圾压缩装置,包括智能垃圾分类箱本体,所述智能垃圾分类箱本体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轮轴,所述智能垃圾分类箱本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有两个挡板,且两个挡板相互靠近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与轮轴的侧壁固定连接。该种智能垃圾分类箱用的简易垃圾压缩装置,通过设置驱动电机配合轮轴,利用驱动电机转动带动轮轴旋转,从而拉动牵引绳使两个挡板对左侧板和右侧板进行挤压,达到对垃圾进行压缩的目的,从而节约储存空间,减少清理可回收垃圾次数,降低设备维护成本。该技术方案中仅有投放箱,且内部设置两块挡板,挡板相互靠近在箱的中部完成压缩,该方法仅能够完成压缩过程,并不能够对投放箱内部进行腾空。同时,完成垃圾压缩后停留在箱中部的压缩垃圾块会阻碍新投入垃圾向下掉落,造成搭桥的现场。
发明内容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垃圾分类投放点的垃圾箱,包括本体和电机,所述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本体一侧壁上,所述本体包括投放区、储存区、压缩板和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机的驱动端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牵引装置的第二端与所述压缩板和所述电机相对一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投放区和所述储存区相连通,所述压缩板通过所述牵引装置直接从所述投放区行进至所述储存区以实现将垃圾压缩带离所述投放区并将压缩后的垃圾储存在所述储存区。
示例性地,所述牵引装置包括牵引绳。
示例性地,所述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本体一侧外壁,且所述电机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轮轴,所述牵引绳的第一端与所述轮轴的侧壁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牵引绳的第二端与所述压缩板和所述电机相对一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用于垃圾分类投放点的垃圾箱,还包括复位弹性部件,所述复位弹性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本体和所述电机相对一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性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压缩板和所述本体相对一侧壁固定连接。
示例性地,所述复位弹性部件包括弹簧。
示例性地,所述压缩板与所述电机相对一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突刺。
所述压缩板的高度小于所述储存区的高度。
垃圾在所述投放区内积攒的厚度不超过所述压缩板的高度。
示例性地,所述用于垃圾分类投放点的垃圾箱,还包括箱门。
示例性地,所述用于垃圾分类投放点的垃圾箱,还包括电机保护壳。
示例性地,所述用于垃圾分类投放点的垃圾箱,用于其它垃圾和可回收垃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887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