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讯设备用的高频软磁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锡/石墨烯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89536.8 | 申请日: | 202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642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崔大祥;王敬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9/00 | 分类号: | H05K9/00;C09K3/00;C01B32/194;C01B32/184;B82Y40/00;B82Y3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08 | 代理人: | 董梅 |
地址: | 20110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讯 备用 高频 软磁三 氧化 石墨 复合 材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通讯设备用的高频软磁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锡/石墨烯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可溶性铁盐和锡盐作为原料,利用铁盐和锡盐在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的水解和煅烧,自组装成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锡/石墨烯复合材料,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a、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的制备:将由Hummers法制备的浓度为3mg/mL氧化石墨烯GO分散液超声分散,然后加入蒸馏水,用稀盐酸调节溶液pH值为3~5,加热磁力搅拌,将溶液转移至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密闭保温;
b、铁盐/锡盐/石墨烯中间态复合材料的制备:将可溶性的铁盐、锡盐前驱体与氧化石墨烯分散液按照质量比为1:40~60:40~60的比例混合;连续充分搅拌得到稳定的棕色悬浮液;将该棕色悬浮液密封于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在160~200℃温度下水热反应12小时,此过程铁盐和锡盐则进一步水解成为铁黄FeOOH和锡盐SnOOH前驱体颗粒,且锚定于3D石墨烯的表面;得到铁盐/锡盐/石墨烯中间态复合材料;
c、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锡/石墨烯的制备:将所得的铁盐/锡盐/石墨烯中间态复合材料充分过滤和洗涤后,置于氮气保护下的管式炉中,于500~700℃下煅烧2小时;此过程铁黄FeOOH前驱体颗粒将相变自组装为四氧化三铁颗粒,锡盐SnOOH前驱体颗粒将相变自组装为二氧化锡颗粒,氧化石墨烯被一步还原成为还原氧化石墨烯rGO,最终得到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锡/石墨烯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设备用的高频软磁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锡/石墨烯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加热磁力搅拌温度控制在140~160℃,升温速率控制在5~10℃/min,搅拌时间为5~6 h, 搅拌速率为8000~14000 rpm,并在140~160℃温度下密闭保温4 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设备用的高频软磁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锡/石墨烯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180℃水热反应12 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设备用的高频软磁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锡/石墨烯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溶性铁盐前驱体为醋酸铁,硝酸铁,硫酸铁,氯化铁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设备用的高频软磁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锡/石墨烯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锡盐前驱体为四氯化锡,二氯化锡,硝酸锡,硫酸锡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通讯设备用的高频软磁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锡/石墨烯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制备:
a、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的制备:将由Hummers法制备的浓度为3mg/mL氧化石墨烯GO分散液50 mL于烧杯中超声分散,然后加入蒸馏水,通过滴加稀盐酸调节溶液pH值为3,然后将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在140℃加热磁力搅拌5 h,搅拌速度控制为8000 rpm,随后,将溶液转移至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140℃密闭保温4 h,得到氮掺杂氧化石墨烯分散液;
b、铁盐/锡盐/石墨烯中间态复合材料的制备:称取1.0 g醋酸铁和1.0 g 四氯化锡添加到50 mL所述的氮掺杂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连续搅拌1小时,得到稳定的棕色悬浮液;将该棕色悬浮液密封于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在180℃温度下水热反应12小时,此过程醋酸铁和四氯化锡则进一步水解,成为FeOOH和SnOOH前驱体颗粒,且锚定于3D石墨烯的表面,得到铁盐/锡盐/石墨烯中间态复合材料;
c、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锡/石墨烯的制备:将所得的铁盐/锡盐/石墨烯中间态复合材料充分过滤和洗涤后,置于氮气保护下的管式炉中,于600℃下煅烧2小时;此过程FeOOH颗粒将相变自组装为三氧化二铁颗粒,锡盐SnOOH前驱体颗粒将相变自组装为二氧化锡颗粒,氧化石墨烯被一步还原成为还原氧化石墨烯rGO,最终得到高频软磁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锡/石墨烯复合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8953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涡轮部件全自动加工线
- 下一篇:老旧墙面翻新涂料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