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生产用蒸压釜余热环保回收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89863.3 | 申请日: | 202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519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1 |
发明(设计)人: | 李斌;侯相峰;刘良飞;赵怀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市帝龙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21/00 | 分类号: | F28D21/00;F28F19/01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广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11 | 代理人: | 侯英俊 |
地址: | 221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蒸压加气 混凝土 生产 用蒸压釜 余热 环保 回收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生产用蒸压釜余热环保回收设备,包括蒸压釜主体、余热回收机构、气体芳香机构;蒸压釜主体的上端中部连接有排压管,排压管与蒸压釜主体的内部相连通,用于输送蒸压釜主体内的高温气体,进而用于降低蒸压釜主体内的气压。本发明通过相应机构的设置,可以对混凝土板生产用的蒸压釜进行余热回收,大幅降低蒸压釜内高温气体中热量的流失,大大提高了蒸压釜释放高温气体中热能资源的利用率,保证环保生产的要求,同时,也可以避免高温气体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大幅降低蒸压釜周围空气温度上升的概率,避免工作人员被灼伤,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保护工作人员的效果,也可以降低安全生产隐患。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板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生产用蒸压釜余热环保回收设备。
背景技术
混凝土板主要分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两大类,也有的是应用其他配筋材料,如钢丝网、钢纤维或其他纤维等。其中,钢筋混凝土板是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制成的板,是房屋建筑和各种工程结构中的基本结构或构件,常用作屋盖、楼盖、平台、墙、挡土墙、基础、地坪、路面、水池等,应用范围极广。
现有的钢筋混凝土板在生产时,需要用到蒸压釜,蒸压釜又称蒸养釜、压蒸釜,是一种体积庞大、重量较重的大型压力容器,其主要用于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管桩、灰砂砖、煤灰砖、微孔硅酸钙板、新型轻质墙体材料、保温石棉板、高强度石膏等建筑材料领域,通过在蒸压釜内完成Cao—Si02—H2O的水热反应,进而达到建筑材料的蒸压养护效果。
当蒸压釜在完成对混凝土板的作业后,工作人员首先需要打开蒸压釜的釜门,以便将内部的高温气体释放,当蒸压釜内的压力下降后,才能将釜门全部打开,取出混凝土板。但由于现有的蒸压釜缺乏对高温气体的余热回收设备,导致被释放高温气体中的热量容易被白白流失,增加了热能资源的浪费率,不符合环保生产的要求,同时高温气体被排放到空气中,也会增加蒸压釜附近的空气温度,当工作人员在附近工作时,容易被高温气体灼伤,存在一定的安全生产隐患。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生产用蒸压釜余热环保回收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生产用蒸压釜余热环保回收设备,以解决上述的混凝土板生产用蒸压釜因缺乏余热回收设备而造成热能资源浪费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生产用蒸压釜余热环保回收设备,包括蒸压釜主体、余热回收机构、气体芳香机构;
所述蒸压釜主体的上端中部连接有排压管,所述排压管与蒸压釜主体的内部相连通,用于输送蒸压釜主体内的高温气体,进而用于降低蒸压釜主体内的气压;
所述余热回收机构设于所述蒸压釜主体的一侧,且与所述排压管的另一端相连接,用于对排压管输送的高温气体进行余热再利用,所述余热回收机构包括余热回收罐,所述余热回收罐内部中空设置,所述余热回收罐内设有透气阻杂膜,所述透气阻杂膜与余热回收罐内壁之间形成有汇气腔和换热腔,所述排压管插设在汇气腔内,所述换热腔内填充有换热液,所述换热液用于吸收高温气体中的热量,所述余热回收罐的底壁中心处螺纹连接有取料板,所述取料板上连接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设于汇气腔内,所述余热回收罐的上顶面开凿有多个圆周均匀分布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内设有金属网,所述换热腔通过通气孔与外界相连通;
所述气体芳香机构设于所述余热回收罐的上端面,所述排压管贯通气体芳香机构设置,用于改变余热再利用后的气体味道,进而用于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
进一步地,所述排压管上安装有电磁阀,用于控制高温气体的流通;
所述排压管的外侧包裹有保温层,用于避免高温气体在输送过程中热量的流失,进而提高热能资源的利用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市帝龙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市帝龙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898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