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联型连续纤维束增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90055.9 | 申请日: | 202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64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闫烁;王磊;程孝春;韩晓航;陈洪野;吴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赛伍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08 | 分类号: | C08L23/08;C08K7/14;C08K7/06;C08J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边人洲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联 连续 纤维 增强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交联型连续纤维束增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树脂和纤维束增强材料,所述基材树脂与所述纤维束增强材料的重量比为1:9-9:1;所述交联型纤维束增强复合材料为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当为多层结构时,相邻两层纤维束增强材料的纤维束之间的夹角为0-90°;
按重量份计,所述基材树脂包含如下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联型连续纤维束增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助交联剂为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三聚氰酸三烯丙酯和丙烯酸类助交联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丙烯酸类助交联剂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丙氧化丙三醇三丙烯酸酯和乙氧基化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助交联剂为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或三聚氰酸三烯丙酯与丙烯酸类助交联剂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与所述丙烯酸类助交联剂的质量比为(1:2)-(2:1);
优选地,所述三聚氰酸三烯丙酯与所述丙烯酸类助交联剂的质量比为(1:2)-(2: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联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EVA的熔融指数为100-500g/10min;
优选地,所述POE的熔融指数为150-600g/10min;
优选地,所述纤维束增强材料包含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玄武岩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交联型连续纤维束增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交联剂为过氧化2-乙基己基碳酸叔丁酯、过氧化2-乙基己基碳酸叔戊酯、2,5-二甲基-2,5-双(过氧化叔丁基)己烷、过氧化-3,5,5-三甲基己酸叔丁酯、二(4-甲基苯甲酰)过氧化物、过氧化二苯甲酰、1,1-二(叔丁基过氧)环己烷、叔丁基过氧化-2-乙基己基-碳酸酯、正丁基-4,4-二(叔丁基过氧化)戊酸酯、过氧化二异丙苯、α,α′-双(叔丁基过氧化)-1,3-二异丙苯和1,1-双(叔丁基过氧基)-3,3,5-三甲基环己烷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交联型连续纤维束增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偶联剂为乙烯基类硅烷偶联剂、氯烃基类硅烷偶联剂、氨烃基类硅烷偶联剂、环氧烃基类硅烷偶联剂、甲基丙烯酰氧烷基类硅烷偶联剂、含硫烃基类硅烷偶联剂、拟卤素类硅烷偶联剂或季氨烃基类硅烷偶联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交联型连续纤维束增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稳定剂为光屏蔽剂类光稳定剂、淬灭剂类光稳定剂、自由基捕获剂类光稳定剂和氢过氧化物分解剂类光稳定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交联型连续纤维束增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为受阻酚类抗氧剂、芳香胺类抗氧剂、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硫醚类抗氧剂和金属钝化剂类抗氧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8.一种如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交联型连续纤维束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按配比配置基材层原料经模头挤出后,与连续纤维束增强材料浸润淋膜,得到单层交联型连续纤维束增强复合材料层,将单层交联型连续纤维束增强复合材料层按所需尺寸大小进行裁切,或,将裁切好的单层交联型连续纤维束增强复合材料按相邻层纤维束之间的夹胶为0-90°进行层叠复合热压,得到多层交联型连续纤维束增强复合材料,将得到的所述多层连续纤维束增强复合材料经交联,得到所述的交联型多层连续纤维束增强复合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的温度为70-200℃;
优选地,所述交联为热交联、电子束辐照交联、UV辐照交联、X射线交联中的一种。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交联型连续纤维束增强复合材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交联型连续纤维束增强复合材料用于光伏组件背板材料、汽车外壳、电池外壳、轨道交通设备外壳、飞机零部件、航空器材零部件、风力发电叶片、头盔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赛伍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赛伍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9005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