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强沿空掘巷煤柱稳定性的协同锚固结构与建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94063.0 | 申请日: | 202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042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龙景奎;鲜扬;曹佐勇;乞朝欣;陶笑;兰红;徐文发;许俊峰;田唯标;张由飞;杜恒;安禹波;余文凯;贾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11/15;E21D20/00;E21D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6 | 代理人: | 吴华杰 |
地址: | 22111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强 沿空掘巷煤柱 稳定性 协同 锚固 结构 建造 方法 | ||
1.一种增强沿空掘巷煤柱稳定性的协同锚固结构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进行A面C巷道掘进时,在C巷道下帮铺设锚网(6);
步骤2:C巷道下帮的锚网(6)铺设完成后,钻装第一锚索(1);
步骤3:完成C巷道下帮高度方向的一排第一锚索(1)钻装后,使用第一钢带(4)对一排的多个第一锚索(1)进行连锁;
步骤4:在B面D巷道的掘进过程中,安装第一锚索(1)位于D巷道上帮的外露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沿空掘巷煤柱稳定性的协同锚固结构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第一锚索(1)的钻装角度与煤层倾角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强沿空掘巷煤柱稳定性的协同锚固结构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索(1)的总长为x=b/cosθ+x3+x4,b为煤柱的水平宽度,θ为煤层倾角,x3为所述第一锚索(1)在C巷道下帮的外露长度,x4为所述第一锚索(1)在D巷道上帮的外露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强沿空掘巷煤柱稳定性的协同锚固结构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第一锚索(1)的锚索眼钻眼完成后,首先在锚索眼眼底装入保护套管(2),所述保护套管(2)的长度为x2,且200mm≤(x2-x4)≤30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强沿空掘巷煤柱稳定性的协同锚固结构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管(2)为一端封口的空心圆柱管,所述保护套管(2)内填充膏状物。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增强沿空掘巷煤柱稳定性的协同锚固结构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保护套管(2)安装完成后,在所述锚索眼中装入锚固剂(3),随后装入所述第一锚索(1)。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增强沿空掘巷煤柱稳定性的协同锚固结构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沿C巷道下帮的高度方向布置多个所述第一锚索(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沿空掘巷煤柱稳定性的协同锚固结构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第一钢带(4)安装完成后,在C巷道顶板最靠近煤柱上侧肩角处钻装第二锚索(7)和第一锚杆(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沿空掘巷煤柱稳定性的协同锚固结构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5:在D巷道的上帮上钻装第二锚杆(5)。
10.一种权利要求1-9所述的增强沿空掘巷煤柱稳定性的协同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锚索(1)、保护套管(2)、第一钢带(4)、第二钢带(11)和锚网(6),所述锚网(6)铺设在煤柱的两侧,所述第一锚索(1)钻装在煤柱上,且位于同一端面的多个所述第一锚索(1)在C巷道下帮的外露部分通过所述第一钢带(4)进行连锁,在D巷道上帮的外露部分通过所述第二钢带(11)进行连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9406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