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与汽车副驾娱乐屏蓝牙耳机对讲方案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99561.4 | 申请日: | 2021-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39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赵志定;潘颖;周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48 | 分类号: | H04W4/48;H04W4/80;H04B5/00;H04R3/00;B60K3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娱乐 蓝牙 耳机 对讲 方案 | ||
一种与汽车副驾娱乐屏蓝牙耳机对讲方案,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主驾人按下方向盘语音按键;步骤S2:判断当前副驾蓝牙耳机连接情况;步骤S3:启动服务读取模块,将麦克风信息发送给副驾识别模块;步骤S4:副驾模块接收麦克风数据,副驾乘客通过蓝牙耳机听到主驾对话信息;利用车内的语音识别麦克风,结合方向盘按键操作,把主驾驶人员的对话直接通过座舱系统传递到蓝牙耳机,保证副驾人员接收到准确的对话信息;车载对讲装置包括中控主屏和副驾娱乐屏,通过显示屏之间的信号连接利用车内语音麦克风实现主驾语音内容传输到副驾蓝牙耳机;中控主屏建立前后台媒体,方便副驾驶在接收主驾驶的语音信息后返回娱乐功能,提高副驾人员的乘坐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载语音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与汽车副驾娱乐屏蓝牙耳机对讲方案。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智能汽车,都支持语音识别、语音播报等功能,配置内置麦克风,一般布置在顶棚,而智能座舱等娱乐系统以Android系统为主,该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标准的麦克风读取数据接口,并且可以编码为AAC格式。
三联屏设计的智能座舱可以实现副驾独立娱乐空间,蓝牙耳机通过蓝牙协议AAC,SBC等传输协议,实现和智能座舱副驾屏幕的连接,智能座舱副驾屏幕音频源数据可以通过蓝牙协议传递到蓝牙耳机播放。现有技术实现了蓝牙耳机和汽车智能座舱副驾之间的互联,实现了主副驾独立的娱乐空间,但是也存在主副驾沟通不便问题:蓝牙耳机接入后,由于蓝牙耳机本身的降噪功能(大部分耳机支持),以及音乐等本身的播放,副驾人员无法听清主驾人员的对话。
例如,一种在中国国家专利文献上公开的“蓝牙耳机对讲系统”,其公开号为CN102547486,这个专利需要在两个蓝牙耳机之间设置第一收发模块、第二收发模块、数据控制模块及电源模块才能实现两个蓝牙耳机之间的对讲,成本高,且无法在第一时间交流重要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主副驾之间的沟通存在障碍,不能及时让副驾乘客接收重要信息的问题,提供一种与汽车副驾娱乐屏蓝牙耳机对讲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使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与汽车副驾娱乐屏蓝牙耳机对讲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主驾人按下方向盘语音按键;
步骤S2:判断当前副驾蓝牙耳机连接情况;
步骤S3:启动服务读取模块,将麦克风信息发送给副驾识别模块;
步骤S4:副驾模块接收麦克风数据,副驾乘客通过蓝牙耳机听到主驾对话信息。
主驾驶人按下方向盘语音按键至少2秒后,座舱系统进入蓝牙耳机对话模式,
座舱系统退出语音识别模式,释放语音模式占用麦克风,启动服务读取麦克风输入,将麦克风信息发送给副驾识别模块,副驾娱乐屏启动服务读取模块,使得副驾模块接收麦克风数据,副驾乘客通过蓝牙耳机听到主驾发送的对话信息并进行正常对话和信息交流,该方法减少了中间控制模块的信息筛选过程,直接进行主副驾驶人之间的沟通,减少装置成本,节约用户时间,及时沟通,避免出现损害双方利益的问题。
作为优选,对讲装置包括中控主屏和副驾娱乐屏,其中,中控主屏安装在主驾驶座舱右侧,副驾娱乐屏安装在副驾座舱中间,中控主屏和副驾娱乐屏信号连接。
主副驾驶之间的对讲通过中控主屏和副驾娱乐屏之间的联系实现,中控主屏和副驾娱乐屏之间通过信号连接,蓝牙模块设置在副驾娱乐屏中,当主驾人员按下语音按键至少2秒并发起对讲时,主驾人员的语音信号被车内MIC模块接收后,通过中控主屏发送到副驾娱乐屏,再通过副驾娱乐屏发送语音信号到蓝牙耳机,使副驾人员获取主驾人员的语音信息;设置三块车载显示屏,通过显示屏的信息交互达到主副座舱之间的语音信息传达目的。
作为优选,步骤S2包括:
步骤S21:方向盘语音按键被按下,系统判断当前副驾蓝牙耳机是否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995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