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试金属对氟利昂耐蚀性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99853.8 | 申请日: | 2021-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645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朱理智;陈旭;王伟;梁元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铸成博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16 | 代理人: | 张广宇 |
地址: | 21003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试 金属 氟利昂 耐蚀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试金属对氟利昂耐蚀性的方法,模拟氟利昂系统混入水分的实际工况,通过添加诱导溶液和升高温度的方式,加速氟利昂的水解速度,增强氟利昂浸泡的腐蚀效应,从而在较短的试验时间内,评估金属材料对氟利昂的耐受性。与其它氟利昂浸泡腐蚀试验方法或装置相比,本发明的方法既提高了试验效率,也提高了试验的置信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腐蚀试验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试金属对氟利昂耐蚀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氟利昂是一种常见的制冷剂,在家用电器、工业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氟利昂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通常不与金属发生反应。但部分稳定性相对较弱的氟利昂产品,在冷却系统中存在水汽杂质并经过长期作用时,可能水解生成卤化氢,并与金属发生化学反应。反应机理如下:
R-X(氟利昂) + H2O → HX + R-OH
M(金属) + nHX → MXn + 0.5nH2
由于生产过程或维护过程控制不当,可能导致氟利昂冷却系统中存有少量水。对于稳定性良好的氟利昂,几乎不发生水解,系统中混入少量的水并不会造成腐蚀危害;对于稳定性一般的氟利昂,在水的作用下氟利昂不断水解生成氢卤酸,将对冷却管路造成明显的腐蚀。
电子装备中广泛应用铝合金、镁合金、铝碳化硅复合材料等轻质材料,需要有效的验证金属对氟利昂的耐蚀效果。对于常规冷却剂,已有ASTM1384、SH/T0085等标准方法,通过玻璃器皿装置测定冷却液的腐蚀性。但该方法仅适用于常温下为液态的冷却液,而氟利昂常温下为气态,无法采用标准方法进行试验。公开号为CN107796751A的专利申请公布了一种氟利昂浸泡腐蚀测试装置,可在专利装置中同步考察气态氟利昂和液态氟利昂对样品的腐蚀性。但是,氟利昂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仅采用常规的浸泡方式,很难在有限时间内评估金属材料耐受氟利昂的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测试金属对氟利昂耐蚀性的方法,模拟氟利昂系统混入水分的实际工况,通过添加诱导溶液和升高温度的方式,加速氟利昂的水解速度,增强氟利昂浸泡的腐蚀效应,从而在较短的试验时间内,评估金属材料对氟利昂的耐受性。与其它氟利昂浸泡腐蚀试验方法或装置相比,本发明的方法既提高了试验效率,也提高了试验的置信度。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测试金属对氟利昂耐蚀性的方法,将诱导溶液和液态氟利昂分别添加到同一压力容器中,形成诱导溶液和液态氟利昂组成的混合液体;将金属样板浸泡在混合液体中,浸泡一段时间后,排出氟利昂后启封压力容器,然后取出并比较金属样板和诱导溶液在浸泡前后的变化。
进一步的,所述的诱导溶液选自酸性诱导溶液或碱性诱导溶液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酸性诱导溶液,包含酸性溶质总浓度为0.0001~0.008mol/L,为氯化铁、氯化铜、氯化铝、盐酸、硫酸、乙酸中的一种或多种,包含中性盐溶质总浓度为0~0.012mol/L,为氯化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一步的,碱性诱导溶液,包含碱性溶质总浓度为0.0001~0.008mol/L,为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包含中性盐溶质总浓度为0~0.012mol/L,为氯化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一步的,所述的诱导溶液和液态氟利昂的添加体积比为1:200~1:20。
进一步的,所述的压力容器采用聚四氟乙烯内衬。
进一步的,所述的金属样板包括一种金属样板或多种金属装配样板,金属样板表面可采用或不采用表面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的将金属样板浸泡在混合液体中,金属样板距离诱导溶液和液态氟利昂的分液界面为5~15cm,诱导溶液不直接接触到金属样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998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