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硬膜夹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01051.6 | 申请日: | 2021-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69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左威;李维新;毛紫龙;李姣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左威 |
主分类号: | A61B17/08 | 分类号: | A61B17/08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王丹 |
地址: | 710061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曲***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硬膜夹 | ||
本发明公开了硬膜夹,包括呈上下重叠设置的两个夹片,两个夹片一端铰接,夹片另一端为夹持端;其中一个夹片内侧连接有卡扣,另一个夹片上开设有与卡扣相适配的通孔。可代替缝线闭合硬膜,可夹闭硬膜破口,相较于传统的缝合方法,效率更高,对于硬膜切口较长的手术可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对于某些病例而言,手术操作区域狭窄或镜下操作不易缝合硬膜,硬膜夹使得操作更加容易;不会造成硬膜切割,夹闭硬膜后不会留有针眼,术后不易产生脑脊液渗漏;术后可早期拔除引流管,减少切口感染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硬膜夹。
背景技术
神经外科手术是所有外科手术中最为复杂且风险最高的手术,由于人体神经组织的解剖特点,大脑和脊髓等神经中枢结构均包裹在坚硬的骨组织中以免受外力的冲击,在骨组织内还有一层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膜包裹,我们称之为硬脊(脑)膜,膜内有无色透明的脑脊液对神经组织进行营养,所以在进行颅脑以及脊柱脊髓手术时除了需要切除骨组织以开放颅骨和椎管结构之外,还需要切开硬脊(脑)膜,将脑脊液部分释放后暴露重要神经结构和病变组织,切除病变组织后需要将硬脊(脑)膜修补完整避免脑脊液渗漏,硬脊(脑)膜破损则会导致脑脊液渗漏,破口过大时会导致神经组织从破口疝出,脑脊液渗漏会影响切口愈合,延长拔管时间,增加切口感染风险,术后患者出现低颅压等不适症状,部分患者会导致切口假性囊肿形成,需要二次手术进行修补。对于脊柱手术而言,术中硬膜囊撕裂是让所有医生都非常头痛的并发症,部分医生不能熟练使用显微镜,对于硬膜囊撕裂无可奈何。而大多数医生只能通过肌肉脂肪填塞,生物蛋白胶封堵解决,但临床效果并不可靠。
目前临床上修补硬膜的方法主要靠缝合以及用人工材料修补,缝合硬膜最为直接,效果最可靠。但由于部分患者硬膜缺损,硬膜张力过高,手术空间有限,缝合难度大较大。最主要的问题是部分区域硬膜较薄,例如硬脊膜与硬脑膜相比明显变薄,在缝合过程中缝线会将硬膜切割,脑脊液也会从针眼不断漏出,这也是临床上患者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对于硬膜破口较长患者,术中缝合所需时间较长,明显延长手术时间,且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显著增加。目前临床使用的生物蛋白胶与硬膜之间并没有良好的粘合性,在脑脊液压力不断冲击下并不能闭合硬膜。在单个破口不大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自体肌肉脂肪组织填塞法,但对于破口较大或较多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并不适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硬膜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硬膜关闭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硬膜夹,包括呈上下重叠设置的两个夹片,两个夹片一端铰接,夹片另一端为夹持端;其中一个夹片内侧连接有卡扣,另一个夹片上开设有与卡扣相适配的通孔。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夹片在与卡扣的连接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弧形凸起。
夹片夹持端内侧均设置有摩擦层。
夹片的形状为U形,两个夹片的开口端连接,摩擦层位于夹片的封闭端。
夹片的形状为T形,两个夹片的竖直端连接,摩擦层位于夹片的水平段。
夹片的形状为L形,两个夹片的水平端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硬膜夹,可代替缝线闭合硬膜,可夹闭硬膜破口,相较于传统的缝合方法,效率更高,对于硬膜切口较长的手术可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对于某些病例而言,手术操作区域狭窄或镜下操作不易缝合硬膜,硬膜夹使得操作更加容易;不会造成硬膜切割,夹闭硬膜后不会留有针眼,术后不易产生脑脊液渗漏;术后可早期拔除引流管,减少切口感染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硬膜夹的U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硬膜夹的闭合图;
图3是本发明硬膜夹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左威,未经左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010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