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重金属镉具有钝化作用的黄质中华单胞菌菌株KY592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602233.5 | 申请日: | 2021-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65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康耀卫;唐珏辉;苑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生元(肇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2F3/34;B09C1/00;B09C1/10;A01N63/27;A01P21/00;C12R1/01;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宋南 |
地址: | 526000 广东省肇庆市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金属 具有 钝化 作用 中华 单胞菌 菌株 ky592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重金属镉具有钝化作用的黄质中华单胞菌(Sinomonas flava)菌株KY592及其应用,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所述菌株KY592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4094。本发明的菌株对重金属镉具有耐受性,能够通过对镉的吸附和钝化进而降低水体或土壤中的镉含量,该菌株能够降低镉对植物(如玉米)的毒害作用并非常显著地降低玉米根部和地上茎叶部对镉的吸收和储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对重金属镉具有钝化作用的黄质中华单胞菌(Sinomonas flava)菌株KY592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以及城镇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重金属的污染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过量的重金属不仅污染土壤和水体,而且对人体也会产生毒害作用。在不同类型的重金属污染中,镉污染的超标率达到7.0%,是污染范围较广且污染较严重的一种。此外,土壤中镉富集的问题会导致产生镉含量超标的农产品,这些农产品一旦进入食物链将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对重金属的脱污修复通常有物理化学手段的修复、生物修复以及联合修复等。其中生物修复手段,尤其是利用具有固定或吸附重金属功能的微生物进行修复因其成本低、不易破坏土壤环境以及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钝化重金属的微生物主要分为真菌、放线菌和细菌三大类。目前,已经有较多具有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的菌株的相关报道,在具有重金属镉吸附功能的菌种中,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sp.)、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等菌种。不同菌种对于重金属镉的生物吸附容量一般在几十到几百毫克每克。
黄质中华单胞菌(Sinomonas flava)是Sinomonas属的一个新种,于2018年在中国安徽省的森林土壤中首次分离得到(Zhou Yu等,2009)。现阶段国内外对Sinomonas flava应用的研究较少。其中,Tong Liu、S.Mishra等人发现Sinomonas flava可被用于除去褐煤中的杂质硫,从而提高褐煤应用时释放的热量。王明清等人发现Sinomonas flava对黄曲霉毒素具有高效的降解作用,用其发酵液处理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花生,可显著降低污染花生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虽然在镉污染领域已经有一些微生物菌种的相关研究和报道,然而,尚无有关黄质中华单胞菌(Sinomonas flava)在镉污染方面发挥作用的相关报道。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重金属镉具有钝化作用的黄质中华单胞菌(Sinomonas flava)菌株KY592及其应用。本发明的菌株对重金属镉具有耐受性,能够通过对镉的吸附和钝化进而降低水体或土壤中的镉含量,该菌株能够降低镉对植物(如玉米)的毒害作用并非常显著地降低玉米根部和地上茎叶部对镉的吸收和储藏。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对重金属镉具有钝化作用的黄质中华单胞菌(Sinomonas flava)菌株KY592,所述菌株KY592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4094。
在本发明中,所述黄质中华单胞菌(Sinomonas flava)菌株KY592的16S rDNA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生元(肇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康生元(肇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022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