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织构化的凹版印刷机耐磨刮墨刀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03434.7 | 申请日: | 2021-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19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芳;黎亮;刘珊;吕延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41F9/10 | 分类号: | B41F9/1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李红霖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织构化 凹版 印刷机 耐磨 刮墨刀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织构化的凹版印刷机耐磨刮墨刀及制备方法,凹印机刮墨刀包括刀片和刀垫,刀片的刀刃正表面有仿生微织构,仿生织构通过纳秒激光加工系统加工,加工前后需要对刮墨刀进行前处理和后处理。微织构在工作过程中不仅能够储存磨屑,而且还可使刮墨刀与印刷滚筒之间形成良好的动压效应。刀刃正表面织构可使刮墨刀刮墨干净,刀刃表面的摩擦学性能提高,刮墨刀的使用寿命延长,保证凹印机的高效稳定工作。本发明提出的刮墨刀对刮墨刀刀刃刮墨面进行织构化处理,为刮墨刀刮墨面提供流体动压力、储存磨粒及为乏油摩擦副提供油墨,减少了刮墨刀表面磨损,提高了其刮墨性能和印品质量,延长了刮墨刀寿命,减少了能源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图文出版与印刷包装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织构化的凹版印刷机耐磨刮墨刀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产品包装,印刷个性化需求日益增长,小批量、灵活性业务成为当今凹版印刷设备需求的主流。凹版印刷因其具有层次明晰、耐印度高、墨层厚实等特点仍是包装印刷的主要设备。
凹版印刷机的主要装置刮墨刀,是将非图文区即网坑外的油墨刮干净,通过压印胶辊上的压力将图文区即网坑内的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来,实现凹版印刷机的印刷。刮墨刀与凹版滚筒之间的摩擦力对凹版的耐印力和印刷效果影响较大,一方面,刮墨刀在凹版表面产生的摩擦力会影响刮墨效果,刮墨效果直接影响印刷质量;另一方面,刮墨刀在凹版表面产生的摩擦力越大,凹版的磨损就越多,耐印力就越差。可见研究凹版滚筒与刮墨刀之间的摩擦力对凹版印刷机具有重要的影响。
刮墨刀的使用情况直接影响了印刷产品品质。刮墨刀虽然结构简单,但其运行参数选择不当,结构设计不合理,将加速刮墨刀磨损,缩短使用寿命,影响刮除效果,严重影响油墨均匀性和厚度控制精度。现有刮墨刀只适用于印刷速度在220m/min以下,速度超过220m/min时,刮墨刀就容易产生振动,影响刮墨效果,产生刀丝或刮不干净,增加刮墨刀的压力,刮墨刀片和印版滚筒磨损严重,造成刮墨刀服役寿命短,换刀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
研究表明,表面并非越光滑就越耐磨,而是具有一定非光滑形态的表面(即具有一定微形态的织构表面)反而具有更好的耐磨性能,表面织构的凹坑或者凹痕能够起到储液器的作用,在乏油状态下及时使摩擦副表面形成润滑膜,减少摩擦副的摩擦与磨损。
仿生学在工程领域已有较多应用,如非光滑仿生凹坑表面的设计极大改善了摩擦配副的动力润滑性能,提高了摩擦副的使用寿命。诸多研究表明凹坑可改善摩擦副的动力润滑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织构化的凹版印刷机耐磨刮墨刀及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凹版磨损区域大且耐印力差的缺陷性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织构化的凹版印刷机耐磨刮墨刀,包括刮墨刀刀片,所述刮墨刀刀片的一端设有刮墨刀刀刃,所述刮墨刀刀片的另一端固连有刮墨刀刀垫;所述刮墨刀刀刃上开设有半圆形凹槽,所述半圆形凹槽有若干个;
所述半圆形凹槽与所述刮墨刀刀刃的夹角为锐角。
优选地,每个半圆形凹槽之间的距离为10mm~14mm,所述半圆形凹槽的直径为0.2mm~0.7mm。
优选地,所述刮墨刀刀片与所述刮墨刀刀垫形成阶梯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刮墨刀刀刃、刮墨刀刀片和刮墨刀刀垫均采用Sandvik 20C带钢制成。
优选地,所述刮墨刀刀垫的长度为15mm,所述刮墨刀刀垫的厚度为1mm。
优选地,所述刮墨刀刀片的长度为5mm,刮墨刀刀片的厚度为0.15mm。
优选地,刮墨刀采用浇铸方式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034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