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大豆根瘤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604132.1 | 申请日: | 2021-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801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3 |
发明(设计)人: | 郑泽慧;郭凯;王庆玲;田志喜;任宗明;霍毅欣;刘书林;黄艳华;李哲;郝永任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山东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金星(日照)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山东捷利尔肥业有限公司;烟台大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众客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5F11/08;C05G3/00;C05G3/80;A01G22/40;A01G7/06;C12R1/01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宋海海 |
地址: | 25001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豆 根瘤菌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株大豆根瘤菌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所述大豆根瘤菌为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DY23‑9,该菌株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2021年10月27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670。本发明所提供的菌株DY23‑9具有在盐碱土温室盆栽/大田条件促进大豆植株生长的作用,其促进作用体现为使大豆结瘤数、株高和茎粗增加,在促进盐碱地大豆的栽培生产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大豆根瘤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大豆是重要的食用与饲用作物,为人类提供优质的油脂和蛋白质资源,随着我国生活水平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畜禽产业对大豆饲料的需求逐年增加。然而,我国耕地资源有限,大豆的单产低于主粮作物,为了保障粮食总产量不下降,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必须在不与粮争地的情况下完成。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后备土地资源,其中具有农业利用潜力的达2亿亩,占我国耕地总面积的10%,增加盐碱地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是振兴我国大豆产业的有力途径。盐碱地高盐高碱的不利条件胁迫大豆生长,限制大豆产量,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大豆抗性或改良盐碱地成为当前必须努力攻克的难点。
接种根瘤菌可增强大豆对盐胁迫的耐受性,从而提高盐碱地大豆的产量。根瘤菌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土壤中的革兰氏阴性细菌,能与豆科植物根茎形成根瘤或茎瘤,将空气中的氮素固定为植物可吸收利用的氨,从而促进作物生长,并在土壤肥力的改良和保持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根瘤菌的生物地理学研究发现,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根瘤菌会与宿主植物协同进化,且优良菌种多来自于宿主植物种植的同一地区。因此,在盐碱地原位筛选土著大豆根瘤菌及其应用是促进盐碱地大豆增产的有效措施。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株大豆根瘤菌及其应用,该菌株是从耐盐碱大豆根瘤中分离、筛选、纯化及鉴定等技术获得,属于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fredii)。经实验证明,其本身具有极佳的抗逆性,且代时短,生长繁殖迅速,同时能够有效促进盐碱地大豆结瘤和生长,达到大豆促生增产的效果,因此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之价值。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涉及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株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DY23-9,该菌株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日期:2021年10月27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670。
所述费氏中华根瘤菌DY23-9的代谢物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上述费氏中华根瘤菌DY23-9的培养方法,所述培养方法包括将所述费氏中华根瘤菌DY23-9接种至发酵培养基进行发酵培养。
其中,所述发酵培养基可以是酵母甘露醇培养基。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菌剂,其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费氏中华根瘤菌DY23-9或其发酵物或其代谢产物。
本发明所述的代谢产物包括菌体胞内代谢产物和/或胞外代谢产物。
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一种菌肥,所述菌肥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费氏中华根瘤菌DY23-9或其发酵物或其代谢产物或第三方面菌剂。
本发明的第五个方面,上述费氏中华根瘤菌DY23-9、菌剂和/或菌肥在如下1)-2)中全部或部分中的应用也是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促进大豆结瘤;
2)促进大豆生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山东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金星(日照)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山东捷利尔肥业有限公司;烟台大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众客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山东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金星(日照)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山东捷利尔肥业有限公司;烟台大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众客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041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