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07354.9 | 申请日: | 202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41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周传刚;彭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蓝玖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B7/148 | 分类号: | A23B7/148;A23B9/20 |
代理公司: | 广东莞信律师事务所 44332 | 代理人: | 曾秋梅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鲜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食品保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鲜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采用制氢机将甲醇和水蒸汽转化为氢气和二氧化碳,得到氢气混合气;将空气通入除氧机中,同时将氢气混合气通入所述除氧机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燃烧,得到包含水蒸汽、氮气、二氧化碳和微量氢气的混合气体;混合气体经过冷凝系统的冷凝后得到低温气体,再经过缓冲罐减速后进入到仓房中。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进入仓房的气体包含氮气、微量二氧化碳、微量氢气和少量水蒸气的混合气体,由于该混合气体中基本不含氧气,因此能够大大延长对粮食和水果的保鲜时间,而且氢气本身具有进入细胞进行锁水和抗氧化的效果,可以保重,氢气还可以减少粮食、蔬菜和水果的新陈代谢。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保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鲜方法。
背景技术
粮食安全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密切关系到国家安全。目前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粮食储存,粮食储存主要通过氮气调节法以及其它辅助手段进行,常用制氮方法有深冷空气制氮法和氮气吸附脱附法,这两种方法均有如下缺点:能耗高、噪音大、系统效率低、设备体积大。
此外,大多数蔬菜水果的保鲜期一般只有三到七天,目前蔬菜水果的保鲜主要是通过冷冻保鲜的方式来实现,但这种方式保鲜的时间不够长,不能满足运输和存储要求。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保鲜方法,其通过制氢设备制氢,然后用氢气通过化学方法对空气中的氧气进行脱除,得到氮气混合气,由于该混合气中基本不含氧气,因此能够大大延长对粮食和水果的保鲜时间,而且氢气本身具有进入细胞进行锁水和抗氧化的效果,可以保重,氢气还可以减少粮食、蔬菜和水果的新陈代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保鲜方法,其通过制氢设备制氢,然后用氢气通过化学方法对空气中的氧气进行脱除,得到氮气混合气,由于该混合气中基本不含氧气,因此能够大大延长对粮食和水果的保鲜时间,而且氢气本身具有进入细胞进行锁水和抗氧化的效果,可以保重,氢气还可以减少粮食、蔬菜和水果的新陈代谢。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保鲜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采用制氢机将甲醇和水蒸汽转化为氢气和二氧化碳,得到氢气混合气;
第二步,将空气通入除氧机中,同时将氢气混合气通入所述除氧机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燃烧,得到包含水蒸汽、氮气、二氧化碳和微量氢气的混合气体;
第三步,混合气体经过冷凝系统的冷凝后得到低温气体,再经过缓冲罐减速后进入到仓房中。对二级冷凝后的气体压力进行调节,防止过大或者波动对仓房气压产生波动;
作为本发明保鲜方法的一种改进,第一步中,甲醇和水蒸汽的质量比为(40%-70%):(60%-30%),所述制氢机内的反应温度为190-320℃。
作为本发明保鲜方法的一种改进,第一步中,所述氢气混合气中,氢气和二氧化碳的体积比为(1.5-4):1。
作为本发明保鲜方法的一种改进,第二步所述催化剂为除氧型催化剂,所述除氧型催化剂为铂催化剂或钯催化剂;
第二步中空气和氢气混合气的流量比25:1~5:2;第二步的混合气体中氢气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0.2%-2.7%。
作为本发明保鲜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冷凝系统包括一级冷凝系统和二级冷凝系统,第二步所述混合气体的温度为180℃-250℃,经过所述一级冷凝系统冷凝后温度降至80℃-120℃,经过二级冷凝系统冷凝后温度降至10℃-20℃,冷凝后剩下氮气、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的体积之和不高于冷凝后气体总体积的10%,其中,氢气的体积不高于冷凝后气体总体积的3%,水蒸汽的体积不高于冷凝后气体总体积的1%。除氧机出来的气体有一定温度,粮食储存需要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必须要做冷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蓝玖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蓝玖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073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