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增材制造的碳化硅复合粉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607563.3 | 申请日: | 202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303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谢方民;郭岱东;邬国平;洪于喆;熊礼俊;于明亮;戚明杰;蔡宁宁;沈赟;王坚;林超;程向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伏尔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3Y70/10 | 分类号: | B33Y70/10;C04B35/565;C04B35/626 |
代理公司: | 宁波甬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28 | 代理人: | 李迎春 |
地址: | 31512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制造 碳化硅 复合 料及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用于增材制造的碳化硅复合粉料,按质量包括碳化硅粉体50-99份、复合粘结剂1-50份、复合固化剂1-5份、碳源0-40份和溶剂0-40份,所述碳化硅复合粉料的颗粒形貌为球形或椭球形,球形度≥0.9,颗粒粒径为60-250μm,所述复合粘结剂选自环氧树脂、酚醛树脂、酚醛环氧树脂、呋喃树脂和脲醛树脂中的两种或多种,所述复合固化剂选自酸类固化剂、胺类固化剂、酸酐类固化剂和酯类固化剂中的两种或多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增材制造的碳化硅复合粉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硅粉体由单峰分布或多峰分布的小粒径颗粒、中等粒径颗粒和大粒径颗粒组成,所述碳化硅粉体的小粒径颗粒的粒径为0.2-2μm,中等粒径颗粒的粒径为5-20μm,大粒径颗粒的粒径为50-200μ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增材制造的碳化硅复合粉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硅粉体中,所述小粒径颗粒占碳化硅粉体总质量的10-20%,所述中粒径颗粒占碳化硅粉体总质量的10-20%,所述大粒径颗粒占碳化硅粉体总质量的70-8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增材制造的碳化硅复合粉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酸类固化剂选自草酸、一氯乙酸、苯甲酸、邻苯二甲酸和十二烯基丁二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胺类固化剂选自二乙烯三胺、四氢邻苯二甲酰亚胺、六次甲基四胺和低分子聚酰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酸酐类固化剂选自四氢苯酐、六氢苯酐、甲基四氢苯酐、丁二酸酐和十二烯基丁二酸酐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酯类固化剂选自甲基丙烯酸甘油酯、丁烯二甲酸二甲酯和丁烯二甲酸二乙酯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增材制造的碳化硅复合粉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源选自石墨类碳源和无定形碳类碳源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石墨类碳源选自石墨、石墨烯、石墨炔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无定形碳类碳源选自木炭、炭黑、活性炭、焦炭、糖炭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增材制造的碳化硅复合粉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选自水、甲醇、乙醇、丙酮、乙二醇、二甲苯、乙酸乙酯和石油醚中的至少一种。
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增材制造的碳化硅复合粉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称量:按设定质量称量碳化硅粉体、复合粘结剂、复合固化剂、碳源及溶剂;
S2、预混:将步骤S1中所述碳化硅粉体和所述碳源投入混料机中,混合2-5h,在预混过程中,将物料以1℃/min速度,加热升温至120-150℃;
S3、中混:向步骤S2所述混料机中加入步骤S1所述复合粘结剂和所述溶剂,并在120-150℃中混温度下继续混合4-9h,然后温度自然降低至90-110℃;
S4、终混:向步骤S3所述混料机中加入步骤S1所述复合固化剂,并在90-110℃终混温度下继续混合8-12h,然后温度自然降低至室温,得到混合 浆料;
S5、造粒:步骤S4所述混合浆料经烘干破碎或喷雾造粒,得到用于增材制造的碳化硅复合粉料;所述喷雾造粒采用的工作温度为60-1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伏尔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伏尔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0756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