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组份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08119.3 | 申请日: | 202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336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丁宇;施剑峰;赵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长能节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75/04 | 分类号: | C09J175/04;C08G18/42;C08G18/48;C08G18/54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组份胶黏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1.一种双组份胶黏剂,由组分A和组分B组成,组分A与组分B的重量份数比为100:25~40,其中,组分A以重量份数计包括:聚醚多元醇8~15份,密胺多元醇7~15份,聚酯多元醇10~18份,阻燃剂10~16份,催化剂0.1~0.5份,除水剂0~5份,填料30~50份,助剂0.5~2份;组分B为多次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其中,所述的聚醚多元醇的官能度为2~3,数均分子量为800~1200;所述的密胺多元醇的官能度为3~3.5,羟值为230~260mgKOH/g,粘度为8000~14000mpa.s;所述的聚酯多元醇的官能度为2~3,羟值为240~400mgKOH/g;所述的阻燃剂为磷酸酯类阻燃剂;所述的催化剂选自胺类催化剂或金属催化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除水剂选自分子筛干燥剂或氧化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填料选自超细碳酸钙或钛白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助剂选自抗氧剂或分散剂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胶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醚多元醇选自CHE-210或CHE-310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密胺多元醇选自EDS-5083M或EDS-5083H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聚酯多元醇选自PS-3152、PS-2412、PS-2152或PS-4002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胶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燃剂选自三(2-氯乙基)磷酸酯、三(2-氯丙基)磷酸酯、三(1,3-二氯异丙基)磷酸酯、乙基磷酸二乙酯、磷酸三乙酯或丙基磷酸二甲酯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胶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选自乙酸钾、异辛酸钾、三乙烯二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N,N’,N”-三(二甲基氨基丙基)六氢三嗪、三-3-二甲基氨基丙胺、五甲基二乙烯三胺、五甲基二丙三胺、三甲基氨基乙基乙醇胺、二甲基氨基乙氧基乙醇或2,4,6-三(二甲基氨基乙基)苯酚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胶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子筛干燥剂选自4A或5A型分子筛原粉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胶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钛白粉中二氧化钛的质量百分含量为90~99%,平均粒径为0.05~0.5μm;所述的超细碳酸钙的平均粒径≤0.4μm,吸油量≤40mL/100g,水分≤0.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胶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氧剂选自Irganox 245、Irganox 1010或Irganox 1035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分散剂选自Gen 0451或Gen 0851中的至少一种。
8.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胶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以下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准备原料:
组分A与组分B的重量份数比为100:25~40,其中,组分A以重量份数计包括:聚醚多元醇8~15份,密胺多元醇7~15份,聚酯多元醇10~18份,阻燃剂10~16份,催化剂0.1~0.5份,除水剂0~5份,填料30~50份,助剂0.5~2份;其中,所述的聚醚多元醇的官能度为2~3,数均分子量为800~1200;所述的密胺多元醇的官能度为3~3.5,羟值为230~260mgKOH/g,粘度为8000~14000mpa·s;所述的聚酯多元醇的官能度为2~3,羟值为240~400mgKOH/g;所述的阻燃剂为磷酸酯类阻燃剂;所述的催化剂选自胺类催化剂或金属催化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除水剂选自分子筛干燥剂或氧化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填料选自超细碳酸钙或钛白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助剂选自抗氧剂或分散剂中的至少一种;组分B为多次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
(2)制备组分A:
按照步骤(1)中的组分及重量份数,将称量好的聚醚多元醇、密胺多元醇、聚酯多元醇、阻燃剂、催化剂、除水剂、填料和助剂,依次加入反应釜中,在常温下搅拌1~1.5小时,充分混合;
(3)将组分A与组分B混合搅拌,均匀后注料发泡,泡沫成型熟化后制得双组份胶黏剂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长能节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长能节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0811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