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密炼机的切线型低温转子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10670.1 | 申请日: | 202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13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吕明著;叶峰;孔建国;郭建刚;高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橡胶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7/22 | 分类号: | B29B7/22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 |
地址: | 11603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炼机 切线 低温 转子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密炼机的切线型低温转子,属于密炼机技术领域。该转子上有四条棱,与传统的结构相比,该转子的转子棱的相位分布、转子棱的螺旋角均不同,其中一条长棱螺旋角较大,棱长较长,适用于白碳黑的硅烷化反应。本发明强化了转子棱的分布作用,适当的弱化了转子棱的剪切作用,转子温度变化趋势平缓,转子温度变化能够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特别适用于添加白碳黑的胶料。使用该转子炼胶,能够确保炼胶温度一直维持在白炭黑硅烷化反应所需温度范围内,保证了反应的发生,确保了炼胶质量。同时,该转子还能够对胶料进行充分的混炼,使转子能够在保证炼胶质量的同时还能够保证炼胶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密炼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密炼机上使用的切线型低温转子。
背景技术
随着轮胎生产中,白碳黑工艺的广泛应用,对炼胶设备也有一定的要求,低温炼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转子是密炼机的核心元件,它的性能直接影响密炼机的性能评价。就目前的转子型式而言,分为切线型和啮合型两大类。切线型转子有多种不同的型式,目前所使用的各种切线型转子多以四棱转子为主,在炼胶效果上也有着不同的特点,但目前还没有比较适合白碳黑工艺的切线型转子,多是使用啮合型转子。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适用于白炭黑工艺的密炼机的切线型低温转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炼机上使用的切线型低温转子,该转子上有四条棱,与传统的转子结构相比,该转子的转子棱的相位分布、转子棱的螺旋角均不同,其中一条长棱螺旋角较大,棱长较长,适用于白碳黑的硅烷化反应,具有提高炼胶效率及炼胶质量等优点。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密炼机的切线型低温转子,该转子上设有四条转子棱,分别为转子棱A、转子棱B、转子棱C和转子棱D。
其中,转子棱A、转子棱B与转子棱D的螺旋角为21゜~29゜,转子棱A与转子棱B间相位差大于100゜;转子棱C的螺旋角为52゜~60゜,转子棱C的整个棱长的包角大于100゜,转子棱C与转子棱D间的相位差大于150゜。
所述转子棱A与转子棱C均为长棱,转子棱B与转子棱D均为短棱;其中转子棱C长度大于转子棱A长度,转子棱B长度大于转子棱D长度。转子棱A、B在转子一端,转子棱C、D在转子的另一端。四条转子棱,长棱与短棱交替分布。
在各转子棱中,所述转子棱C的螺旋角角度最大,棱长也最长,转子棱C使胶料强烈的沿轴向运动,强化了转子棱的分布作用,使胶料的均匀性得到改善。同时,因为转子棱C强化了它的分布作用而又适当的弱化了它的剪切作用,又使转子的剪切变得柔和,转子升温慢,转子温度变化趋势平缓,更适用于白碳黑的硅烷化反应,保证了反应的发生,确保了炼胶效率和炼胶质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的切线型低温转子,强化了转子棱的分布作用,适当的弱化了转子棱的剪切作用,转子温度变化趋势平缓,转子温度变化能够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特别适用于添加白碳黑的胶料。使用该转子炼胶,能够确保炼胶温度一直维持在白炭黑硅烷化反应所需温度范围内,保证了反应的发生,确保了炼胶质量。在反应发生的同时该转子还能够对胶料进行充分的混炼,使转子能够在保证炼胶质量的同时还能够保证炼胶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低温转子棱展开图。
图2是本发明的低温转子三维图。
图3是传统四棱切线转子棱展开图。
图4是传统四棱切线转子三维图。
图中:1.转子棱A;2.转子棱B;3.转子棱C;4.转子棱D。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密炼机的切线型低温转子,该转子上设有四条转子棱,分别为转子棱A1、转子棱B2、转子棱C3和转子棱D4。
其中,转子棱A1、转子棱B2与转子棱D4的螺旋角为21゜~29゜,转子棱A1与转子棱B2间相位差大于100゜;转子棱C3的螺旋角为52゜~60゜,转子棱C3的整个棱长的包角大于100゜,转子棱C3与转子棱D4间的相位差大于150゜。转子棱A1与转子棱C3均为长棱,转子棱C3长度大于转子棱A1长度;转子棱B2与转子棱D4均为短棱,转子棱B2长度大于转子棱D4。转子棱A、B在转子一端,转子棱C、D在转子的另一端。四条转子棱,长棱与短棱交替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橡胶塑料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大连橡胶塑料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106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